趙亮
摘 要:林業資源在我國的資源結構中,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所以,對自然生態的平衡進行維護,保護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和諧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環境問題,并開始對環境進行保護。對林業管理進一步的加強,從而促進生態平衡和林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目前林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可持續發展給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生態文明視角;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直接關系到了人民的福祉,更是民族未來長遠發展的大計。現如今,資源緊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惡化和自然界的生態系統正在退化,在這種背景下,就要樹立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這樣正確的生態理念,要把對生態文的明建設放在主要地位,這個建設過程要和經濟、文化、政治以及社會的建設相融合,努力建設美好的中國,使可續發展得以實現。關于生態文明的建設,就是要妥善的處理人和自然界的關系。我國森林的資源總量雖然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存在著人均資源卻明顯的不足,再加上林業資源的日益減少,以及森林總體的質量不高等一些問題,我們要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關注。
一、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的意義
林業資源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對濕地進行保護、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等方面,都發揮了很重要作用。林業管理改善,來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環境進行保護以及確保生態平衡,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林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1.管理技術不科學、水平低。就目前來說,我國林業管理的水平與力度相對比較弱,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嚴重的缺乏技術人員。林業行業的工作人員中,可以被稱為專業人的只占了極小的部分。對科技的投入也不充分,我國對林業的科技投入遠遠低于其他行業的投入。
2.缺乏參與和支持。目前,林業管理上的經費主要是靠政府進行的撥款,沒有系統的籌資機制,導致了政府的資金投入越來越高,社會大眾對林業發展的參與度和支持度都不高。而政府又不能無限制的投入資金,這就可能出現一些林業建設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啟動或繼續進行。
3.不斷減少的森林資源總量。目前,我國的亂砍亂伐現象仍比較嚴重,再加上林業人員缺乏足夠的知識和技能,在許多方面上存在的問題是致命性的,比如,在造林過程中,育苗和種植以及撫育上沒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致使幼樹的成活率比較低,從而導致了我國森林資源的總量在不斷地減少。
三、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林業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措施
1.對林業資源進行明確的定位。我國的林業資源分布范圍廣,在不同地區上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有的是濟效益占據主導地位,有的是生態效益占據主導的為,有的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共同發展。禁止采伐或可以采伐,以及分林到戶,會對林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造成影響,還有可能導致林業管理工作的失誤。所以,就要從鄉鎮的層面,對功能進重新定位,主要是明確所在區域的林業資源的使用目的和途徑以及方法,利用的定位盡量形成差異化,從而,對林業資源的利用及其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2.對伐區的監督進行加強管理。社會的工業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回合環境保護有沖突。林業資源的利用者,出去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的考慮,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不具有長遠發展的眼光,致使了亂砍濫伐的現象比較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的平衡。要想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就要求我們對林業管理的質量進行加強,并對管理制度進行完善。針對每個伐區,要明確主體的責任人,還要和其簽訂相關的責任書。與此同時,要對每個伐區都進行全面的檢查,在開采前期,林業局的監察室進行科學的抽取樣本,有資源站進行組織檢查,國有的伐區也要列入到檢查范圍之中。開采完成之后,首先,各單位要進行自查,在此基礎上,由林業局在年底,對全部的伐區質量進行統一的檢查和驗收。另外,還要注重種植工作以及幼林撫育的工作,保證有采有種,建立可持續的采伐體系。
3.通過科技來發展林業。整體上來說,我國林業的管理技術相對比較落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證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可以通過科技的運用來實現。比如,可以對樹苗進行優化,以及探究良種壯苗和優良樹種;也可以用先進的技術來科技造林、興林;通過高新技術對木材加工,以及改進制造技術,從而增強了林業產品的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不僅對經濟進行了發展,還能保證環境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尤其重要的是,在綠色的經濟背景之下,通過利用科學技術,把傳統的林業轉變成可持續發展的林業,并使其融入到國家新興行業的戰略中去,為林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障。
4.相關法律機制的完善。要構建一套關于可持續發展的法律體系,以此來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國關于林業的法律制定年限都比較長,已經不能滿足林業發展的需求,甚至還會制約林業的發展。所以,對林業的法律進行完善,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在構件新的法律時,其立法原則要有創新,要建立懲罰制度,對和林業相關的犯法現象進行嚴厲的處理,還要對林業工作人員的不作為進行處罰。提高法律地位,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5.領導工作要加強。林業的各級領導,要對林業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召開高規格和大規模的會議,進行林業工作的部署。對林業發展要有緊迫感以及責任感,動員全黨,要求全民動手,抓住機會贏得發展,對工作中的重點要著重關注,保證質量、生產精品,下功夫抓機制,通過宣傳來優化環境,可以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并加快林業發展的進程,為可持續發展獻計獻策。與此同時,還要進行宣傳教育,宣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會議、標語、電視、廣播和報紙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干部群眾對林業發展的認識,還能增強了緊迫感以及責任感,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可以參加到林業發展建設當中來。
四、結語
在生態文明的視角下,林業管理是涉及多方面、長時間持續、內容較復雜、具有意義重大的一項工作,促進了我國林業健康的發展,同時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為保證林業生態文明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有關部門在林業管理工作上,正確的樹立工作觀念以及認識,還要對林業管理的制度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落實,并且還要對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進行提高,以及要建立健全與林業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多種渠道和新模式來實現,生態文明化的林業管理。從而為我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一條道路,并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陳虹羽,周桂萍.生態文明背景下關于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32(1):74-74.
[2]覃超和.生態文明下的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的策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3):167-168.
[3]秦濤,張驊.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防護林科技,2013,24(6):44-46.
[4]申成才,白占林.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J].吉林農業,2014,26(18):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