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摘 要:本文先提出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需要融合職業生涯教育,然后主要從德育課程、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三個方面闡述了發揮不同課程教學的積極作用,有效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具體策略與實踐。
關鍵詞:職業生涯教育;中職;課程教學
一、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需要融合職業生涯教育
中職學校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學生畢業后大多將直接走向社會,對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等系列職業能力要求較高。單純的進行專業知識的課程教學,會使學生缺乏職業目標,缺少應用性和針對性,難以迅速適應社會和融入社會。
對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是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綜合性教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技能,培養職業能力、專業技術,提升職業道德素養,順利實現從學校生活向社會、職業生活過渡的基本途徑。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教育,有計劃、分層次、有重點地對學生實施職業生涯指導,使職業生涯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中職學生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公共基礎課程(簡稱:公共課)和專業技能課程(簡稱:專業課)兩大類,公共基礎課程又分為德育課、文化課、體育課和其他選修基礎課。在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中融合職業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識,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的載體作用,幫助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科學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以此規范和調整自身的行為,使學生在學習課程基礎知識的同時,受到豐富的職業生涯教育,從而為其順利就業、創造條件,為走向社會打好基礎。
二、發揮不同課程教學作用,有效融合職業生涯教育
根據中職生職業生涯教育涵蓋的基本內容,積極發揮出中職學校不同的課程教學的優勢作用,有效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明確合理的職業目標,提高職業素養,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掌握綜合職業能力,以此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讓中職學生成為中職學校特有的“四育新人”,獲得“德”——職業道德,“智”——職業能力,“體”——職業體能,“美”——職業情感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1.利用中職德育課程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為學生奠定職業思想基礎
中職德育課是中職學校所有專業的必修課程,職業生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職業生涯教學多流于形式,職業生涯教育并沒有真正落實,很多中職學生明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沒有職業目標、沒有職業生涯設計。作為中職德育教育主渠道的德育課,肩負著促進中職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的重任。加強對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必須依托中職德育課程的平臺,全方位重視對中職生的職業生涯教育,切實提高中職學生職業的生涯規劃能力。
在學校的德育課程中結合教學基本知識,利用課堂內外不同形式和各種教學實踐資源,充分開展職業理想教育,幫助樹立正確適合自身發展實際的職業理想;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養成、個人的榮恥相結合,與職業生涯發展想聯系。特別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專業實際以及相對應的職業群對從業者的要求,加強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開展職業價值觀教育,通過德育課的學習和滲透,讓學生理解職業對自身與社會發展的不同作用,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與時俱進,重點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職業價值取向。
2.利用中職文化課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為學生奠定職業素養基礎
中職文化課屬于公共基礎課的一部分,主要包括語文、數學、外語、計算機和其他專業課。中職的學生往往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文化課基礎比較差,因此就會出現很多的學生放棄了文化課的學習,認為這些知識并不實用,殊不知這些知識其實是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途徑。幫助學生樹立對文化課的正確認識,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針對不同的文化課程完成教學設計,在其中滲透職業生涯的教育。
選取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共同的文化課,特別是入校必修課——語文、外語、計算機作為重點。學好基礎文化課,是提高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不少中職生學習基礎較差,針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鼓勵學生不要氣餒,通過融進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重新認知自我、了解專業、認識社會,逐步培養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形成學習的動力,規劃好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正確面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和行為習慣,學好文化課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為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基礎。
3.利用中職專業課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為學生奠定專業技能基礎
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零起點”,但是與教師之間是“零距離”接觸,在專業實訓教學中更為突出。專業課學習需要手腦并用,許多知識和技能要邊學邊做,以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為切入點,注重專業教學細節,力求達到言傳身教。在實訓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現場演示、師生競技等活動,用教師的職業素養去影響學生,形成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教育活動機制。在專業教學中貫穿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注重安全、文明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未來在工作崗位上盡快適應職業紀律要求提前做好準備。
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課堂中貫徹產教結合、工學一體的理念,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激勵各小組成員發揮自己的長處、互補短處、正確了解自己的優勢劣勢、能力特點、興趣方向等。通過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職業興趣。“以崗定學”引入企業實際工作過程理念,圍繞工作任務完成需要來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讓學生在項目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把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成企業開展生產或服務的過程,開展實踐情境教學法、教練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力圖實現理實一體化,提升專業課實訓教學效果,在課程內容選取職業實踐或企業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生涯規劃(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鐘立新,陳光建.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學習指導[M].鎮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