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宜軍
湟中縣上新莊中心學校
摘 要: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每一項能力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朗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正是教師應當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入手,對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
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素養得到提升,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感情,朗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力度,通過朗讀教學提升學生對于課文深層內涵的理解,是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文學作品中的情感以及韻律之美,推動學生朗讀興趣的培養,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1初中語文課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朗讀就是利用飽含感情的聲音將文本材料生動的表達出來,實現書面語言向有聲語言的轉化。語文學習活動雖然要以文本為中介來展開,但是語文的學習卻不能安于靜默,語文是一種語言的文學,只有通過讀和品才能感悟平凡的文本中所還蘊含的飽滿情思,才能發現文本的深刻內涵。所以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斷提升學生漢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教師一定要對朗讀教學給予充足的重視。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朗讀能夠使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只有通過反復的朗讀,才能在不斷熟悉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到文章的精彩,從而對作者融入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有所體悟。同時,朗讀教學還能有效的提升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效果,通過情緒飽滿的朗讀帶動學生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增加課堂教學的活力。教師利用朗讀進行教學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發揮,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構建出生動的文章情境,對陶冶學生情操起到一定的作用。
2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
2.1不斷提升學生的基礎朗讀技能
朗讀是學生直觀的感受漢語言之美的主要途徑,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在抑揚頓挫的讀音中感受到文章作者的內心感情。但是,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礎技能,才能進行高效的朗讀活動,促進自身對文章的深入理解。朗讀基礎技能包括標準的普通話以及精準的字詞讀音。所以,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朗讀基礎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的字詞讀音中的錯誤進行適當的糾正,并將基本的朗讀技巧傳授給學生。例如,在曹操的《觀滄海》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詩歌的朗讀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中國古代詩歌的朗誦方式。同時,囑咐學生在傾聽過程中對自己的字詞發音中的錯漏之處進行糾正改進,并體會詩歌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作者對于滄海碣石雄奇壯闊景觀的贊嘆之情。最后,教師要對古代詩歌的朗誦技巧進行深入的講解,引導學生進行里了解掌握。另外,根據不同的文學形式,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的朗讀方法進行教學活動。
2.2創設生動的情境,促進朗讀教學的情感滲透
課堂時間的限制要求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的提升朗讀教學的質量,朗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創設生動活潑的朗讀情境,可以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朗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朗讀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魯迅先生的散文《社戲》記述的是作者少年時代在紹興鄉村看社戲的經歷,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于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對于浙江鄉村的民俗活動根本沒有清晰的認知,使得學生對文章中熱鬧豐富的民間活動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有關浙江民俗活動的視頻或是圖片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展示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對于魯迅先生文中所描寫的情境具備充分的了解。之后引導學生們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學生對于社戲的感受更加深刻,在朗讀環節所傾注的情感也會顯得無比真實。
2.3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進行朗讀活動
朗讀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生感受到漢語言的美,還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設置適當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行文章朗讀,從而實現對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例如,《皇帝的新裝》的教學中,由于文章的表層意思淺顯易懂,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掌握,但是對于文章的深層內涵的理解,則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此,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皇帝為了隆重的典禮會選擇怎樣華貴的服飾?皇帝光著身子,為什么大臣們都要撒謊稱贊皇帝?皇帝為什么會被這樣拙劣的謊言欺騙等。通過設置這些問題,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在朗讀中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這樣一來,學生在朗讀時就會更加專注深沉,從而實現對文章深層含義的掌握。
3結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在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朗讀基礎技能,促進學生對于文章的深層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深入透徹的理解,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加強學生的朗讀技能、創設生動的朗讀情境、巧妙的設置導學問題、充實豐富朗讀內容等方式,加強學生的朗讀技巧、激發學生的朗讀情感、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及朗讀興趣、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不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掌握,增強語文學習效率,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高春月.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2(12):21-22.
[2]張秀君.初中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策略的優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23.
[3]林巖.高中語文朗讀教學之實踐策略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羅國行.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現狀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1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