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科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實驗中學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情感教育為一個主要目標,對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與健全的人格的培養較為重視。可以說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貫穿情感教育這種教學方法和途徑,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語文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初中語文教學必須充分應用情感教育這種重要的教學手段。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實施;氛圍;熏陶
情感教育是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關鍵性部分,即在開展教育活動期間,教師以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理論知識作為依據,遵循既定的教學目標,經過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對教育主體的態度、觀念、情緒等情感體驗產生影響,進而促使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便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最終達到教學目標。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即為在語文學習具體實施中,教師利用有關理論與詳細方法、手段,把自身與教學內容的情感良好地傳遞給學生,促使三者的統一,進而保證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效。情感教育須基于初中生心理與生理的特點,并結合目前初中語文教材的主要內容,全面挖掘學生的素質,不但能極大促進學生情感的爆發,提升其學習主動性與熱情,還能陶冶情操。強化情感教育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情感發展的具體要求。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新課標的要求是必須對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高度重視,同時對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情感進行兼顧,促使學生素質與能力得以全面提升,以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基礎開展創新教育。由于初中生處于情緒易波動的年齡階段,自尊心較強。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情感的發展具有必然性。下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一下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語文所學習的知識是富有內涵、情感和深意的,盡管語文的學習內容不像數學、英語那些科目活潑、靈動,但在講解語文課文時,教師的表情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氣氛。教師應該以親切、熱情、平等的講授態度努力營造一個輕松、民主、舒暢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如沐春風,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教師對學生不能冷冰冰的說教,更不能冷嘲熱諷。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要多表揚、多肯定,不能沒有反應。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應鼓勵學生大膽抒發自己的見解。要讓學生感覺到他們和教師是平等的。只有在這種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更積極、更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而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當學生接觸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時,教師應當以文章特有的情感個性和自身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因此,在課堂上,教師的教學工作應注重心境、表情、語調語速等方面的結合,盡量使學生脫離冷冰冰的課堂,走進一個充滿情感的學習境界。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由于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教育裝備也在不斷更新和升級。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開展過程中必須將現代化教學方式的優勢和作用發揮出來,充分改善教學手段,積極創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文學作品利用對生動形象的描繪將社會生活體現出來,所以,教師可以將真實的畫面展現給學生,以對課文進行深入講解,使其內心產生符合課文的意境,引導其進入作品的特定氛圍中,使其體會到輕松與愉快之感。比如,在教學《沁園春·雪》這篇課文時,可利用多媒體對同名歌曲進行播放,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使其在歌聲中感受冰封雪覆、粉妝玉砌的美景,接著配樂進行朗讀,將學生帶入藝術情境之中,在慷慨激昂的音樂中,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激發其學習欲望。
三、聯系實際進行情感熏陶
在語文教學開展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對其心理感受進行指導,在情感上形成共鳴,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指導學生和現實相相結合,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展開情感熏陶。”以《背影》一文的教學為例,筆者發現這篇文章蘊含著深刻地情感,展現了濃厚的舐犢之情,指導學生鑒賞美文,領悟父愛的深情,同時重視指導學生和現實相結合,闡述自己的真實情感。父母的愛無聲但有形,學生具有深切的感受,利用情感教育不但能形成良好的教學成效,還能通過本文指導學生深刻了解父母無形的愛,對父母表達感謝之情,珍惜寶貴的親情。這不僅適應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補充了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進一步拓展語文課堂教學。
四、組織課外活動,增強情感體驗
目前的語文教學一般都在課堂上進行,很少有課外的語文教學活動,一是時間不允許,再就是很多教師怕戶外教學達不到教學目的。但其實戶外的語文教學不僅能給學生一個培養情感、升華情感的機會,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友誼,使教學更加順利。在戶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情感,感受作品的美好,更能培養他們有意識地將文字中的美好之處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融合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如講授朱自清的《春》,或者梁衡的《夏》時,適時地將學生帶到戶外,感受自然的氣息,從而讓學生感悟作者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鼓勵學生寫作實踐,表達情緒,深化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本身有一種宣泄情緒的本能。某種特定的情景、環境可以喚起其潛在的情感,從而產生寫作的沖動與欲望,以情如文,有感而發。教師要創造良好的環境,提供給學生寫作實踐的機會。為了發掘學生的寫作潛能,保護其寫作熱情.我在每節課前開設了五分鐘的習作欣賞課,讓學生按座位上臺朗讀自己的習作。下面的同學輪流當評委。于是,朗讀的同學為使自己的習作得到好評,自然千方百計地去寫好,評分的同學為了打好公正的分數,自然仔細聆聽,細心體味,從中領悟一些寫作技巧。這樣,既調動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我還要求學生每周寫兩篇日記,一篇自由命題的小作文,這都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感情的廣闊天地。而在每次批改中,我都努力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寫作困難生,哪怕是微小的優點和進步,如一個句子寫得生動,一個語段寫得有哲理,一個觀點有創意都給予表揚和鼓勵,從而使學生將作文由負擔變成一種享受。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已經具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要學好語文,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運用情感手段的力度,通過情感教育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使學生更容易融合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加強情感因素的運用,對學生的身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