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素質已成為現代社會選用人才的第一標準,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技術性人才培養基地,以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目標。教學的開展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應注重和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改變傳統機械式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本文將立足于職業素質的培養,以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狀況作為出發點,對高職體育職業素質教學培養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職業素質培養的相關改革措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快提升當代社會職業素質的整體步伐。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體育;改革措施
一、職業素質的概念及內涵
在當代,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人才進行選用的第一標準就是職業素質鑒定。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職業崗位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中包括工作能力、相關興趣愛好、道德素質和學習能力等。它具有穩定性、綜合性、內在性、職業性和發展性五個主要特征。它的形成可以分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具有父母的遺傳基因,大多是生理特點;后天是受到環境和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因此,可以說職業素質的形成是先天與后天的綜合。
職業素質的養成會受到實踐經驗、社會環境、受教育程度、工作環境及自身狀況等方面的影響。職業素質相對較高的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幾率就相對越大。人們通常把職業素質視為在職場制勝的第一法寶。高職體育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提高學生體育技能和增強體質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要實行機械化教學,只注重成績分數、而忽視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可取。我國傳統體育教學帶有較為濃厚的競技性,教學和練習通常是為競賽和考試做準備,而忽視了對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考察。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薄弱,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相對失衡,使得體育教學成為了單一技術型教學,違背了體育教學的培養初衷。
二、高職體育教學職業素質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在培養人才方面,要順應時代發展,做到與時俱進,高職院校開展的體育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知識技能的傳授,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統籌兼顧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加強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當前高職體育教學存在諸多的問題:體育教學體系不完善、未能結合職業院校的學生特點展開教學;在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技能的掌握缺乏準確的科學理論依據;在體育教學課程的測評與考核體系中過于單一、機械,只注重學生的技能水平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格和意志精神的考察。
三、基于職業素質的培養,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措施
介于以上存在的多種問題,就高職體育教學提出幾點改革措施。
(一)創新體育教學課堂
首先,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特點來進行職業人才的培養,要充分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融入與職業相關的身體素質要求的內容,增加并創新體育教學內容,與此同時,要盡量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也要符合當前社會發展方向的體育項目,例如:游泳、羽毛球、體操、乒乓球和太極拳等;也可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新型運動,例如:旱冰、攀巖等。將有利于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對體育課堂學習的熱情將會大大帶動課堂的教學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教學方式應由傳統的滿堂灌授課方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式學習等模式。在課堂中,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每一環節,在切實的實踐中促使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學生通向知識殿堂的引路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教師隊伍的建設是職業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在高職院校應加大對教師隊伍的建設,通過平臺招聘具有崇高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優秀體育教師,接下來對教師進行規劃和培訓,在進行知識技能、教學能力培訓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與素養、組織協調、創新能力提升等的培訓。與企業合作設定實訓基地,校企聯合,既是有利于學校了解現階段時代發展需求辨明方向,也是對企業發展人才方面的幫助。對教師進行實踐能力訓練,增強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實際操作能力,做到與時俱進,了解時代的發展需求,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與提高。
(三)平臺的搭建和考核機制建設
學校應舉辦相應的體育賽事和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提高和展示的平臺。不僅可以帶動學生對運動熱情,促進體育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高職院校應加強與企業開展相關的合作,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企業的相關要求以及自身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再者,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考試測評體系應做出相應調整并完善,測評和考核機制的完善將有助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樹立正確的目標導向。要從單一注重技能的培養評定轉變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性評定,其中包括身心健康、理論知識的掌握、意志品格等考核。應以學生長遠發展為高職體育教學測評取向,以發展終身體育能力為高職體育課程的目標與原則。
參考文獻:
[1]鄭大明.高等職業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及對策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6,(1):32-34.
[2]吳龍,何健,汪德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5):57-59.
[3]何康.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模塊教學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04):95-96.
作者簡介:
高明暉(1984.04—),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體育學院,教育學學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