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
【摘 要】區域活動是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主題教育目標創設立體化育人環境,即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有效運用集體、分組和個別相結合的活動形式。主題活動是在豐富、輕松、愉快地教育環境中,圍繞一個主題,通過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等,展開的主題活動,突出活動的生活性、整合性、開放性和幼兒的主體性,對于區域活動的實施過程、總結評價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主題活動;區域活動;結合
前言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而區域活動作為集體活動的補充和拓展,已成為當前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但以往的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往往獨立進行,缺少相聯性、互助性,未能發揮其應有的最大教育價值。在幼教改革大步向前的今天,我們將重新審視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探討兩者間的有效結合。本文將結合我園教科研實踐中的一些案例,淺談如何將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有效結合。
一、主題環境與區域環境相一致,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相輔相成
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都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視為一個有機整體,為幼兒發展服務。因此,與活動相對應的環境也應視為一個整體,共同圍繞主題目標來創設,使主題環境與區域環境相一致。
教學活動和區域活動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互呼應的。兩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調整的,沒有明確的界限,可以轉化。如:手工區“蔬菜大拼盤”, 蔬菜拼擺圖畫吸引著幼兒,都很感興趣,預設兩個區不夠幼兒玩耍,而手工區人滿為患,不能滿足大多數孩子的需要,此時,跟隨孩子們的興趣隨即應變為分組集體教學活動,滿足大多數孩子的愿望,都創作出富有想象的作品。教師根據實際需要,對活動內容做相應的補充或調整,可增加擴展生成的內容,也可去掉不適合本園幼兒的內容,即要依據幼兒的興趣、經驗、生活來安排和延伸。只有從孩子的興趣著手,才能讓孩子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二、根據主題目標制定區域活動目標
區域活動的劃分應服從于主題目標。目標是創設區域環境、投放材料的依據,也是教師觀察、指導、評價幼兒活動的依據。目標的選擇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幼兒的經驗的積累和視野的拓展”。如果老師設置區域時脫離主題教學,獨立設計一些與主題完全脫節的區域活動,所提供的材料與主題教學關系不大,就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深入,幼兒沒有參加區域活動的興趣。所以應圍繞主題設計區域活動。
三、創設與主題環境相適宜的區域環境
主題教育背景下的環境創設改變了教師的傳統觀念,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再是老師的主觀愿望,更不可能一次完成,是老師與孩子們共同構思、一起動手、體驗智慧的結晶,它始終貫穿于整個過程。因此在主題背景下開展的區域活動也要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到班級的環境布置,積極創設與之相適應的環境。
把主題的內容添置在各個區域中,如小班的我愛我家可以將全家福,小時候的我的相片粘貼在區域活動,生活區中有棋類角、運動角,根據主題下的各個站點的內容和諧的設置在各個角落中。根據季節,從多角度來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尋找到的春、夏、秋、冬把一些隨機的信息也放置在區域中等等讓孩子大膽愉悅地在區域中學習生活。
四、投放及時并調整區域材料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提出了“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的這樣一個觀點,操作是兒童通過對材料運用、擺弄而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這樣一個過程。我們在選擇投放材料以幼兒為主。滿足孩子的不同需要,注重讓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游戲、自主學習。老師給孩子投放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種材料,還有一些供幼兒模仿操作的“范例”。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模仿范例進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利用半成品進行再創造;能力較強的幼兒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膽創造。利用材料的有趣、可變、可操作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操作。
(一)材料是支撐幼兒游戲的基礎
在區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時,選擇無毒,無味,對幼兒無傷害隱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的清潔,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注重其藝術性,以吸引幼兒。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材料投放要兼顧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復雜,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利用廢棄的飲料瓶制作的區域活動材料,利用可愛的造型,吸引孩子。娃娃身上的袍子標有5~10的數字。材料即可以作為操作區使用根據數字放入相同數量或形狀相同的數塊使用,也可作為計算區、認知區使用。多種材料可發揮最大的功效,盡可能地實現一物多用,供幼兒發揮想象。
(二)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有計劃、有選擇地投放游戲材料,關注孩子的差異性
學會仔細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困難,把握每一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等特點和個性差異。其次,了解活動環境是否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適宜不同水平的幼兒,玩教具的數量是否充足等。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是隨著主題活動的開展不斷進行調整和更換的。但是,教師在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時,更應時刻關注幼兒使用游戲材料的情況。及時調整、新增一些材料,把原來的材料和新投入的材料進行組合,從而促進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五、交流、講評有效地師生互動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說,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的過程中,是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持、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具有敏銳地觀察力和判斷力。講評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孩子說說自己是如何與同伴一起學習的,碰到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每個孩子在活動后自己的收獲有哪些。如操作區中孩子設計建造的大橋、高鐵等,美工區中孩子的裝飾畫、手指畫,精心編織的小花、發卡、孩子的作品雖然稚拙,卻充滿了童真、童趣教師盡可能地展現給孩子們,以提高孩子們獲得滿足和自信。
在實踐中真正的結合主題活動,使區域游戲活動發揮其更大的價值。主題下的區域活動能讓幼兒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通過開展主題背景下活動區的開設,幼兒在豐富的環境中,沒有壓力,接受新的知識,這是課堂教學所無法相比的,安全、溫馨、自由自在、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的活動,潛移默化的學習,更多的體驗到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