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超
摘要:在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下,市場和價值規律的重要性愈加的不言而喻,國家在制定經濟政策的過程中也通常會以市場因素為前提,故而,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得到開展。雖然利率市場化會成為一種必然,但是,改革過程中所需要面臨的問題和風險也是避無可避的。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風險;經濟理論;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82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289-01
一、引言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2年6月8日對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進行了調整(基準利率的1.1倍);也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下限進行了調整(基準利率的0.8倍),一直飽受限制的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終于破冰,同時也大幅推動了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數十天后,也就是次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再次調整了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降低至0.7倍),這些利率調整舉措代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提速期。利率市場化增大了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同時,也能夠為提升金融機構自主經營機制帶去一定正面影響,從而逐步提高金融市場的自主定價能力,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差異化競爭,促使經營模式逐步由同質化轉向多元化,以使得綜合競爭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整個利率市場化改革中,很多風險都無法規避,所以,本文接下來會將經濟理論基礎和其他國家改革經驗作為切入點,據此來對市場化改革展開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二、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迫在眉睫
利率市場化也可以說成是利率的自由化,指的是利率運行機制主要取決于市場與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的供求關系。推進利率市場化原因如下:第一,利率無法在管制下全然發揮出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性。我國于1992年創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需要得到全然發揮,從而盡早實現資源配置的逐步優化。
利率作為一項尤為重要的資金價格,為了盡早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逐步優化,自身的基礎性調整作用需要全然得到發揮,然而,由于現如今的利率尚未形成機制的緣故,所以,離資源優化配置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第二,利率無法在管制條件下正確傳導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宏觀調控需要一個高效且順暢的傳導機制,以間接調控為基本特征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尤其如此。對存貸款利率進行的管制使得利率水平的真實的資金供求難以得到全然反映,這在某一程度上造成了貨幣政策“失靈”與利率工具“失效”,這種情況并不能在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調整過程中起到正面影響。
第三,“金融脫媒”愈發嚴重,銀行改變傳統業務模式亟需利率完全市場化。通過2015年末期的統計結果得知,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142.23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3個百分點。其中,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是93.69萬億元。高收益理財產品得到高速發展以后,大量資金由銀行表內流出。據悉,中國理財產品的行規模早在2015年上半年就已突破50萬億元。
這種情況和現如今的利率管制存有密不可分的直接關系。因此,假如站在維護存款人利益、推動銀行轉型發展和真實傳導資金供求的立場上來看的話則能明顯看出,加速推動利率市場化已成為有待急迫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幾點建議
自人民銀行長期推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后,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果。此次存貸款利率的逐步開放拉近了和利率完全市場化的目標距離。為了能夠有效規避因利率完全市場化引發的不良后果,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堅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早日頒布存貸款保險體制,從而為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提供有利保障。諸如美日韓等其他發達國家紛紛在利率市場化前出臺了存款保險制度,由此這些國家的利率化市場改革才能順暢進行。利率市場化后的金融能夠在顯性的存款保險制度下愈加穩定,對于那些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情況,為了能夠有效規避破產傳染風險,存款保險機構對破產銀行進行了逐一盤算,旨在為金融體系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需要把氣握好監管方面的改革進度與力度,據此來為銀行業與金融市場提供健康的營運環境。與此同時,監管方面還需要嚴格根據宏觀審慎管理要求來確定硬約束條件,由此來評定金融企業是否達標。為了能夠弱化高息攬儲等問題的衍生幾率,可以暫時不給諸如“病號型”、“重病型”金融機構過高的定價權力。為了能夠促使金融機構向這一方向發展,強勁推動利率化市場,人民銀行應該在風險定價方面進行強化,并為金融機構提供正向激勵機制。
第三,銀行需要在短期內盡快實現經營轉型。面對當下發展趨勢,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幫助銀行維持了12個月期限的3%的利差水平,假如抽掉利率管制,銀行業必然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引發存貸利差收窄的不良問題,傳統形式的盈利模式勢必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故而,兼顧財務硬約束和定價能力強悍的銀行急迫需要轉型,需要對那些不受利率波動影響且不會占據銀行資金的業務種類進行擴展,比如金融衍生品交易業務、擔保類業務、理財服務、理財咨詢業務等等,并通過諸如資產管理、強化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力度等多元化經營方式,循序漸進的促進以非息收入為導向的綜合化經營戰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社會經濟發展到成熟階段的必然產物,并且也是全球一體化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開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諸多,還需要有關管理部門及時給予完善。為了確保改革工作的順暢,需要對發達國家的科學先進經驗進行借鑒,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在充分結合國情的情況下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于我國而言是大勢所趨,也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的重要成果,只是,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危險因素都比較多,所以,改革路程比較崎嶇,必須要全面考慮,多加分析,對我國國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在改革過程中密切配合,一旦發現問題必須短期內給予調整和解決,最大化的規避風險,促使利率市場化改革順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