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馮桂+朱凱明
要:安全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專業安全服務是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模式。結合某城鎮社會化服務的實例,介紹了安全專業機構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工作流程和具體內容,并在社會化服務結果的基礎上對該城鎮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和特點進行了分析,最后從政府監管的角度提出了督促企業落實安全隱患整改工作,引導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保障企業安全生產的建議與思路。
關鍵詞:社會化服務;安全生產;基礎管理;現場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6.007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如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政府引導企業引入第三方專業安全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是重要途徑之一。第三方專業安全服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有助于企業的安全生產;尤其是對于不具備隱患排查及治理能力、安全生產專業管理能力的小微企業,可以通過社會化服務改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生產條件現狀。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是第三方專業安全服務的內容之一,通過第三方專業服務排查發現隱患問題以及指導企業采取何種措施整改,政府再進一步督促,嚴格落實企業隱患排查、整改消除以及整改確認的閉環管理,對于推動企業的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結合某城鎮企業社會化服務工作對其安全生產狀況和特點進行分析,探討政府監管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思路和建議。
1 企業社會化服務工作概況
1.1 服務內容
本次社會化服務共計126家企業,分兩輪進行。第一輪為企業實施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指導,第二輪對第一輪排查的隱患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確認,兩輪工作前后間隔2個月。第一輪隱患排查依據適用于企業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政府監管要求等,并以從業單位安全生產標準作為補充。每家企業具體排查內容如下:①基礎管理方面,比如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建立情況,教育培訓情況,事故管理情況,相關方管理情況,危險源管理情況等;②生產設備設施方面,比如高、低壓配電房,電纜線路,配電箱柜,各類電氣接地部位,安全工具,所有與生產相關的設備設施以及輔助配套的機修等小型設備;③作業環境方面,比如廠區、各車間、倉庫等作業場所的消防、通道、照明、定置定位、生產環境等安全條件;④作業安全,比如人員的作業行為、危險作業等情況;⑤職業健康,比如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和申報情況,現場檢測情況,人員體檢情況,職業病情況,日常管理情況等;⑥涉及許可類行業的將加強檢查許可條件的符合情況。
第二輪整改確認工作以第一輪排查的隱患問題清單為主,核實企業是否對第一輪排查的隱患問題進行整改或整改結果是否符合規范和標準要求。
1.2 工作流程
1.2.1 第一輪隱患排查工作流程
第一輪隱患排查工作流程為:①首次會議。簡單介紹排查人員、工作要求和分工等情況,初步了解企業生產、人員等情況。②與企業人員溝通。根據排查組專家分工情況,企業明確對應陪同人員并初步溝通,做好現場排查前的準備。③現場排查。分安全管理、機械設備、電氣設備、職業衛生等項目實地展開具體排查。④編制隱患清單。按照現場排查情況,各專業專家起草隱患問題清單。⑤反饋溝通。將排查的隱患問題情況向企業方說明。⑥編制排查報告。專家組組長匯總全部問題清單形成隱患排查報告,專家組和企業方簽字、蓋章留底。
1.2.2 第二輪隱患整改確認工作流程
第二輪隱患整改確認工作流程為:①首次會議。簡單介紹專家組成員、明確工作內容。②現場確認。在企業相關人員的陪同下,現場展開隱患整改確認。③編制整改確認清單。專家組組長根據各專家現場確認結果編制整改確認清單,專家組和企業方簽字、蓋章留底。④溝通提醒。專家向企業方說明未整改、整改不符合要求的隱患問題以及相應標準和要求。
2 社會化服務結果
2.1 第一輪排查結果
第一輪排查企業126家,共計排查出隱患問題3 637個,其中,基礎管理問題1 522個,現場管理問題2 115個。重大危險源企業1家,涉及有限空間作業、粉塵、噴涂作業企業共計54家,存在職業危害的企業共計100家。
排查出的企業隱患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1 基礎管理
2.1.1.1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規范
制度中不少內容與國家的法律法規等的要求存在差距,并且很多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脫節,以致落實有困難;規程中要求的安全技術知識、工作條件,特別是工作程序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和應急處理措施編寫不全。
2.1.1.2 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到位
部分企業年度安全生產責任書簽訂內容千篇一律,未針對各崗位編寫和簽訂;安全責任制,責任書中提出對人員、部門的定期考核、獎懲未能有效開展,無法體現安全職責是否落實,大部分還是對事故、違章等負面情況予以懲罰。
2.1.1.3 安全檢查開展不到位
企業按照各類檢查制定的檢查表都比較籠統,操作性、針對性不強,部分標準要求的檢查項目未開展;有的企業安全檢查發現的問題是否得到有效整改缺乏驗收確認;企業人員對安全檢查、隱患排查的能力、水平、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2.1.1.4 應急管理存在不足
應急救援預案未按新導則修訂,重點部位現場應急預案編制缺少或者無可操作性。演練效果較差。一般企業只進行了消防應急演練,未能有效驗證人員掌握情況、預案操作流程、現場應急設施等條件。
2.1.1.5 事故管理不規范
對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主要以事故經過作為原因描述,未能通過追溯發掘事故的根源,解決本質問題,并且未按“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管理。
2.1.1.6 風險控制理解不清
對危險源的認識比較片面,不能自主地開展風險評價或評價不全面,特別是對重大的非常規生產活動認識不足,無風險評價程序文件及記錄,風險控制與安全、可行、可靠、合理的要求還有差距。
2.1.1.7 臺賬管理不規范
臺賬填寫存在較多不規范之處,特別是基層工作人員,漏填、錯填、無簽字或者時填時不填等都有,不能有效反映企業日常工作運行情況。
2.1.2 現場管理
2.1.2.1 設備設施方面
工業氣瓶安全附件缺失;砂輪機、切割機、臺鉆、電焊機等檢維修設備安全條件較差;部分特種設備存在檢測過期、未檢問題;部分壓力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未及時檢測合格;配電房不符合規范要求管理;生產車間內線路敷設不符合規范;設備保護接地缺少或者松脫;移動電氣使用不符合臨時線路要求;防爆區域(噴涂作業)內電氣防爆措施不全面,存在漏洞,等等。
2.1.2.2 安全作業方面
動火作業、登高作業、入罐有限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缺乏規范的作業證、作業票管理,或作業證制度管理不規范;危險作業中應采取的防范措施、審批程序、作業監護等不明確,不少企業動火、有限空間作業缺少對區域內有害氣體濃度的檢測。
2.1.2.3 職業健康、衛生方面
職業危害方面的檢測大多數企業都能夠實施,對毒害濃度是否超標等不能準確告知員工;防護用品、勞保用品的強制性使用要求不夠,防護用品質量不良;有毒有害場所內存在未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報警設施、沖洗設施、防護急救器具專柜的情況;部分已設置的安全設施未定期檢查。
2.2 第二輪整改確認結果
整改確認過程中,企業有整改但達不到要求,問題依然存在,未整改處理。126家企業基礎管理問題確認整改共計885個,整改率為58.15%;現場管理問題確認整改合計1 219個,整改率為57.64%;全部隱患整改率為57.85%.其中,7家企業已完成排查的全部隱患整改工作,1家企業完全沒有開展隱患整改工作。企業未整改完成的隱患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2.2.1 基礎管理
基礎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①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未參加每年再培訓,缺少學時記錄。②三級安全教育記錄未記錄學時,日常教育記錄缺少。③安全生產管理里制度、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操作規程未及時更新,很多企業甚至都沒有規范的文本。④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不規范,投入計劃范圍不明確,沒有安全投入臺賬。⑤未能簽訂合規的安全生產協議,無相關方的資質證明材料,對相關方進入廠區作業的安全教育培訓不足,監管不到位。⑥未定期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與評價,職業危害未告知。⑦應急預案未演練,缺少應急救援隊伍名單,應急物資配備不足且無臺賬記錄。⑧事故隱患未能按照檢查表的內容進行檢查,缺少統計分析。⑨事故處理不規范,無“四不放過”的事故處理相關文本。
2.2.2 現場管理
現場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部分企業壓力表、安全閥等安全附件仍未定期進行檢測;②廠房之間搭棚;③作業場所、倉庫等危險性較高的區域缺少警示標牌;④設備未接PE線和漏電保護裝置。
3 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分析
3.1 危化企業安全生產情況
該轄區4家危化生產企業,隱患排查2輪工作下來,可以總結出危化企業的安全生產有以下3個特點:①日常安全管理嚴格,要求高。第一輪危化企業排查出的隱患問題比工貿企業問題少,4家危化企業排查出的基礎管理以及現場管理問題都不足10個,而一般的工貿企業基礎管理問題和現場管理問題都在10個以上。②安全工作開展執行力高。4家危化企業的現場問題整改率都到達100%,現場問題已整改完成全部落實。遺留的未整改問題主要問題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未參加每年再培訓以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取證問題,培訓和取證是需要時間的,企業都已經為其相應人員報名。③重點問題突出。“老廠區罐區(重大危險源)距離新城小區約200 m”。此問題需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企業方認真、慎重對待。
3.2 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情況
該轄區工貿企業眾多,行業不一,有服裝、機械、輕工等,每家企業問題和整改情況也不一樣,第二輪整改確認的除去4家危化企業外,工貿企業共計122家。現場隱患問題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而且現場隱患問題的整改一般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甚至停產整改,企業對現場隱患問題整改的力度可以反映企業對安全的重視程度。通過分析現場問題整改率,可以總結工貿企業安全生產具備以下特點。
3.2.1 工貿企業安全管理比較松弛
相對于危化企業,工貿企業安全管理比較松弛。122家企業排查出的隱患問題共計3 597個,平均每家排查出問題近30個,表明工貿企業的安全管理相對于危化企業是比較放松的。
3.2.2 安全工作態度兩級分化,整改力度不夠
對安全工作態度兩級分化,整改力度和決心不夠。整改確認的122家企業中只有14家企業現場問題整改率到達100%,占全部整改確認工貿企業11.48%.這些企業能夠積極開展和落實隱患整改工作,其中有7家企業已完成全部排查出的隱患整改工作。27家企業現場問題整改率為80%~100%.這些企業能有效開展整改并落實整改工作,但整改不堅決,占全部整改確認的工貿企業22.13%.33家企業現場整改率為50%~80%.這些企業雖然能開展并落實整改工作,但整改力度和決心遠遠不夠,占全部整改確認的工貿企業27.05%.48家企業現場問題整改率低于50%.這些企業不能正確認識社會化服務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和落實隱患整改工作,占全部整改確認的工貿企業39.34%,其中1家企業完全沒有開展隱患整改工作。
3.2.3 部分企業安全管理缺陷比較明顯
隱患排查和整改確認過程中,部分企業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管理臺賬資料,或是提供的臺賬資料停滯在2013年三級安全標準化達標后。另外,少數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都未通過。
3.2.4 消防安全存在隱患的企業較多
使用特種設備以及消防安全存在隱患的企業數量龐大。有42家企業使用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問題以及不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化對特種設備的要求標準,排查出后沒有及時整改;有55家企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消防隱患問題,并且排查出后沒有及時整改和采取措施。
4 措施與建議
通過對轄區企業安全生產情況分析,轄區內企業安全生產情況總體良好,絕大部分企業能正確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第二輪整改確認中,高達99%的企業都有去開展和落實排查出隱患問題的整改工作。為進一步督促企業落實隱患整改工作,引導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措施與建議供參考借鑒。
4.1 加強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在排查中發現,有的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并不知道自己在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應該履行哪些責任,具體應該開展哪些工作。排查出隱患問題,企業不能組織和落實整改,就是企業不能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表現之一。為此,可以通過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宣貫《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和要求來幫助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
4.2 建立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
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知道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要求,因生產和經濟等原因不一定會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并開展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企業日常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工作履職情況監督檢查以及企業安全生產檢查,并依照安全生產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相應處罰來督促。
4.3 全面引導落實企業安全標準化工作
排查和確認過程中可以看出,標準化通過和持續運行的企業隱患問題要比沒有通過標準化評審和沒有運行的企業少。沒有通過安全標準化三級評審,排查的隱患問題多且整改時不知道要求和規范標準,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落實整改工作帶來麻煩。不能提供安全管理臺賬資料或是提供的臺賬停滯在2013年三級標準化通過的,表明這些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存在重大缺陷的,因此需要全面引導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另外,已經通過安全標準化三級評審和能夠持續運行的企業應當鼓勵通過安全標準化二級,借助高標準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管理和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
4.4 建立企業隱患排查數據庫和信息平臺
隱患排查的目的不僅僅是發現企業的問題,更關鍵的是要對將來企業再產生這些問題前進行及時干預和預防,避免隱患的產生,使安全監管部門真正起到事前監管的作用。因此在開展一段時間的隱患排查后,有必要建立一套隱患排查數據庫,將轄區各家企業、各行業存在的隱患進行匯總、分析,將排查的結果利用起來,產生長效機制,為政府和企業借鑒使用。
同時通過隱患排查數據庫的建立,逐步深入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平臺的建設,將轄區內企業的安全生產主要監管信息進行提煉建立安全生產信息平臺,進一步提高安全監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
4.5 搭建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的溝通平臺
企業中的安全管理人員可以說是安監力量在企業中的延伸,更是企業運行安全工作的領頭羊。從此次社會化服務工作來看,除了一些大型國企老牌單位以外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技術力量存在明顯的不足,建議在加強日常培訓的同時,建立各企業安全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機制,由轄區安監部門牽頭建立多方面的交流平臺,使企業安全管理人員能相互學習和探討,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借助地域優勢使安全管理人員的價值共享,取長補短地來帶動全區內企業的綜合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能作為監管部門有力的后盾和技術支撐。
4.6 建立社會服務機構通訊錄
在隱患排查工作過程中也發現有不少企業不知道防雷檢測、職業危害檢測與評價、職業健康體檢、標準化咨詢等項目應該找什么機構或是哪些機構具有這樣的資質。這同樣給企業落實整改工作帶來困難。因此應該根據相關服務內容和資質建立社會服務機構通訊錄,供企業咨詢和選擇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忠財.淺談創新監管方式推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C]//第四屆吉林安全生產論壇.吉林:2011.
[2]曉訥.強力推進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訪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三司司長王浩水[J].勞動保護,2010(11):10-11.
[3]呂志林.論安全生產標準化在安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0):274.
[4]段偉利,陳國華.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度實施方法[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2):163-166.
[5]劉旭.有序推進職業健康工作[J].現代職業安全,2010(12):60-62.
[6]于利國,胡威武,席超,等.安全生產標準化模式的實踐與研究[C]//2011中國金屬學會冶金安全與健康年會.西安:2011.
[7]魏海榮.化工企業安全標準化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3(16):55.
[8]張俊杰.推進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策略之我見[J].中國化工貿易,2014(16):131.
[9]唐禹夏.化工企業安全標準化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合應用研究[D].鎮江:江蘇大學,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