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德宏職業學院圖書館,云南 德宏678400)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演進
摘要:文章闡述了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演進過程,分析了當前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三種模式的利弊,并對其進行比較研究,最后提出了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發展的創新思路,以期能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7)04-0055-03
大數據即海量的數據和信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呈爆炸式增長,人們習慣用大數據來描繪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規模龐大的信息數據和產業。云技術的發展更是促進了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進而給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信息素養是一個新興的時代名詞,主要是指學習者獲取信息、利用信息來提高自身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的能力。大數據環境為高校圖書館發展帶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促使高校圖書館由傳統圖書館向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新型圖書館轉型。高校圖書館目前正在加快數字化、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利用信息的能力成為高校圖書館當前的一項主要任務。
1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演進
1.1高校圖書館原有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傳統的高校圖書館主要是紙質館藏文獻中心,學生們通過閱讀紙質文獻來獲取、利用信息,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傳統高校圖書館的服務也主要以流通和管理紙質文獻為主,信息素養教育主要集中在了解館藏文獻的分類、查找、閱讀、借閱等項目上,內容比較簡單。通常情況下,高校圖書館都會在新生入學時開設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由圖書館員帶領新生了解圖書館的館藏文獻情況,明確文獻區域劃分,并且教會新生基本的文獻查找、借閱方法。當圖書館有新書入庫時,圖書館員也只是簡單地通過張貼海報進行宣傳。傳統圖書館由于館藏文獻數量有限,信息素養教育的模式較為單一。
1.2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不僅包括本館自身原有的館藏文獻資源,還包括購買的許多具有學習和科研價值的數據庫,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圖書館數字館藏文獻資源。此外,高校圖書館還積極開發新的特色資源,加強圖書館的區域聯合,豐富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存儲量。海量數據在豐富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的同時,也給師生獲取、利用信息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高校圖書館也勢必要建立信息素養教育的新模式。在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應堅持“三步走”的戰略方針,即在傳統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先鞏固基礎,再進行技能提升。新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是新生入館教育,第二是開設信息檢索公開課,第三是專題講座,第四是建立圖書館網站,第五是應用信息參考咨詢服務[1]。
2當前大數據環境下國內外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比較研究信息素養教育最初產生在美國,后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全球的發展,我國也越來越注重對人們信息素養的培養。筆者將信息素養教育的模式概括為通識教育模式、基于軟件服務平臺的培養模式、嵌入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三種,并對這三種模式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比較。為了保證樣本選擇更具代表性,筆者分別選取美國的西佛羅里達大學、加州大學、普渡大學、華盛頓大學和我國的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作為調查樣本。
2.1通識教育模式培養
通識教育模式是目前中美普遍采用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它更多地強調信息素養基礎教育。通識教育模式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和講座培訓來完成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一般根據學生水平和學科門類的不同,學習內容和能力培養也會有所區分[2]。通識教育模式下的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是為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打基礎,而不是重點培養學生在某一具體學科領域的信息素養。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主要通過預約和滾動講座、公選課、必修課和預約課等形式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中美高校圖書館通識教育信息素養教育培養模式主要課程的比較研究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美國高校圖書館側重于對學生的數據價值甄別和數據安全保護能力的培養,因此課程設置偏向于數據存儲和數據庫管理,另外,還專門設置了“科研項目和數據生命周期”課程,通過講解科研應用中的大數據分析方法及調取所在州政府的公開網絡資源,讓學生學會運用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進行分析。我國高校圖書館則側重于對本館特色館藏資源的宣傳,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開設“北大圖書館數字特藏資源巡禮”講座,為學生們講解北大名師數據庫和北大民國舊報刊數據庫,讓學生們在了解北大資源的基礎上學會通過大數據技術獲取利用這些信息資源[3]。而在對學生的數據獲取和分析能力的培養方面,美國高校開設“大數據和NoSQL概論”課程,浙江大學則開設“如何利用新媒體資源開拓視野”的講座。在信息道德教育的培養方面,美國高校開設“知識產權”“數據使用權利與獲取”“數據共享和授權”等課程,而我國高校則開設了“學術論文寫作及核心期刊投稿指南”及“國內外專利法規”等課程[4]。綜合課程設置來看,美國高校課程設置更加適應大數據環境下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要求,而中國通識教育模式中的課程設置則體現為對大數據分析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與重視。
曾文敏: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的演進與比較研究 2.2基于軟件服務平臺的培養模式
基于軟件服務平臺的培養模式主要是指圖書館的網站利用各種軟件平臺對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現在,比較通用的軟件服務平臺包括Libguide導航平臺、BlackBoard資源平臺和ePortfoio進程平臺等[5]。該模式的優點是學生通過網絡自主學習,學習過程更加便捷靈活,資源的利用率也明顯高于通識教育模式;缺點是平臺建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有的學校在這方面的建設仍然非常落后。目前,美國高校已經普遍采用資源導航系統加強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而我國高校剛剛引進這種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中美高校基于軟件服務平臺的信息素養教育培養模式主要導航內容比較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從數據價值甄別及數據安全意識的培養方面來看,美國高校積極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增設了“大數據”“人口普查”和“國家數據存儲”等導航服務[6],而我國在這方面比較欠缺,迄今為止僅有浙江大學圖書館設置了“國家數據”這一資源導航系統。在數據的獲取信息分析能力方面,美國高校主要增加了“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R語言及軟件的使用技巧”等軟件導航,這些軟件設置主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數據管理、挖掘、分析、保護能力。而國內高校近些年也增設了“基于SPSS軟件應用”“MATLAB使用技巧及提高”等導航學習資源[7]。在信息倫理道德的培養上,美國高校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學生了解數據引用政策及授權相關方面的知識,充分讓學生學會保護大數據時代個人的隱私權利,而國內的信息道德教育仍然停留在專利法規的層面,比較落后。
2.3嵌入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
嵌入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主要是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讓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學會查閱文獻、發現及獲取信息。在大數據環境下,嵌入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更加注重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進行問卷調查,進而獲取數據信息,并且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分析和模擬過程[8]。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分析方法深入各行各業,美國高校圖書館都非常重視以這種實踐的形式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如:美國一些高校設置“理解數據處理過程”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深入實踐,進一步配合教師深入課題的研究。而在數據加工階段,國內高校圖書館也增設了“數據鏈接”“數據融合”等課程。總體來說,在嵌入學科專業的培養模式中,國內外發展都非常迅速。
3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發展的思路創新3.1轉變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理念
信息素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信息社會中信息素養是人們終身學習的必要條件。可以說,信息素養的使命就是幫助學習者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習環境,根據個人發展計劃和社會發展趨勢進行合理的知識結構規劃,并進行科學管理,構建自己的動態知識體系。高校要想有效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就要培養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動力和需求。
3.2夯實基礎,構建層次遞進的教學內容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是構建層次遞進的教學內容。首先,針對大一新生,圖書館可以開設專門的新生信息素養入門教育,鞏固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讓他們掌握基本的應用技術。此外,圖書館還可以開設專門的入館教育,讓學生充分熟悉信息素養教育的環境。其次,針對大二和大三的學生,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信息檢索公開課,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最后,針對畢業班的學生,高校可以開設文獻管理和信息分析選修課程,以專題服務、學科導航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文獻管理軟件的使用、信息的挖掘等[9]。值得注意的是,三個層次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存在著牢固的內在聯系。圖書館可以將文獻檢索、信息分析等課程嵌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當中,實現信息素養教育與專業課教學的相互滲透。
3.3因地制宜,推行隨機通達的教學模式
同一學習內容在不同時間的多次練習中,其練習的情景和目的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信息素養教育中,不同層次或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前后關聯,又各有側重。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應該因地制宜,推行隨機通達的教學模式,首先可以將MOOC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實現信息素養課程的線下自主學習、線上開放學習,充分結合課堂現場教學;其次可以依托SNS平臺,將信息素養教育滲透到學生平時使用的軟件中,將學生信息素養教育與日常生活社交活動以及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相互交叉與融合;再次是注重實踐教學,通過教和學的雙向互動過程,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最后是建立和實施過程評價考核機制,在課程評價考核當中不僅要重視理論考試的成績,還要更加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10]。
3.4堅守誠信,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倫理觀
大數據環境在為人們構建開放、虛擬的社會信息空間的同時,也使人們面臨了許多問題,尤其是網絡抄襲、網絡暴力、網絡虛假信息發布和各種侵權隱私行為導致了網絡誠信危機、網絡犯罪等問題的出現。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倫理觀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高校可以將信息倫理道德內容與具體專業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滲透;其次,要加強學生對信息的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面對隱蔽性網絡行為的自律性;最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信息倫理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判斷、思考信息,并且進行展示、傳遞和交流,教會學生應對并消除信息技術所產生的負面效應。
參考文獻:
[1]丁邦友,靳曉恩.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創新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6(12):138-140.
[2]朱捷.高職教育信息化研究綜述[J].科技展望,2016(34):303-304.
[3]唐瑞明.大數據對高職計算機專業教育的影響[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3):203.
[4]王慧穎,張兵.大學生信息素養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23):117-120.
[5]胡卉,吳鳴.淺析信息素養教育為數據素養教育帶來的啟示[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6(11):9-14.
[6]余和劍.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現狀研究: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10):24-27.
[7]馬燦.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蘭臺世界,2016(5):73-75.
[8]張曉虹.大數據時代如何提升高職院校圖書館員職業素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9):80-83.
[9]楊洋.淺談高職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機制[J].時代教育,2014(1):182.
[10]王卿.在高職院校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7.
(編校:崔萌)
作者簡介:曾文敏(1969—),云南省德宏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