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培養具有良好學習品質的學生已經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將新的課程理念貫徹在課堂教學之中,真正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獲得數學知識,發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掌握科學的方法,值得數學教育工作者思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課改;興趣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為此,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筆者根據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教學氛圍
教育家羅杰斯認為:“教師的態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則要求教師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因為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認識感知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感情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心與心的溝通,首先應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要求教師不管針對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較差,比較內向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尤其是對待差生要有耐心,積極營造融洽的氛圍,循循善誘,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信心,使他們消除顧慮,積極發言,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建立平等溝通的橋梁,通過心靈的溝通、情感的融合而促進知識技能、思維能力的交流互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通過有趣、新穎的課堂導入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課堂的學習上,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指數函數》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結合生物學科的知識,演示細胞分裂的問題,細胞的分裂是由1個分裂成2個,再由2個分裂成4個,這樣一直分裂下去。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模型建立細胞個數與分裂次數之間的關系,進而引出指數函數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明確數學在整個高中課程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在掌握指數函數知識點的同時,掌握了細胞個數的計算方法。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當學生所得的結論不夠全面時,可以將問題留下讓學生課后再思考、討論,在下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正確結論公布給學生。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他們自主動腦、力求創新的能力。如在講解正整數指數函數時,采取實例設疑導入法。先提出一個通俗而有趣的問題:用一張足夠大的紙(厚約0.01)對折30次,猜想一下:這疊紙大概有多厚?學生都議論紛紛,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對折100次呢?學生在做出了種種估計后,教師提出其厚度遠遠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感到驚訝,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師引出課題,師生共同分析,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或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松,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做準備。
四、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針對高中課堂的沉悶,高中數學老師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從而豐富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更高的效率。這就需要數學老師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制作PPT,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那些構思抽象、邏輯嚴密的題目解題思路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同時,要注意課堂的分組學習,老師事先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計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個過程中也就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分組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團隊協作的方式,可以鍛煉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符合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總之,在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教學方法,不能依照從前的教學理論,照本宣科式地給學生講課,應當結合實際,把抽象的思維具體化,注意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數學知識變得容易被學生吸收,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些都需要高中數學老師進行探索與思考,為數學課增添樂趣。
參考文獻:
[1]陳永明.淺談在數學新課程改革中的幾點看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1(08).
[2]趙河敏.新課改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1(36).
[3]楊得生.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
[4]朱傳兵.新課改下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相關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2)
[5]梁魯艷.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2008(02).
[6]袁開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高效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探析[J].2004(04).
[7]張樂剛.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高中數理化,2011(12)
[8]張明輝.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