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香
摘 要:物理對一些學生來說是學習中的一道屏障,它枯燥、復雜的定義、公式、概念總是讓一些學生頭疼。為此,初中物理老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關鍵詞:實驗;物理教學;興趣培養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的價值之一表現為“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學生只要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就會熱情高漲,信心倍增。
為此,筆者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巧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它不但能直觀、生動地把一些抽象、深奧的理論、概念呈現給學生,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以及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所以,作為物理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結合教學需要,選擇去實驗室做實驗,讓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而在課堂以演示為主進行的輔助教學小實驗,都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但是要注意的是,課堂演示實驗的過程主要是由教師在操作,因此做實驗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的參與度,千萬不要把學生冷落一旁,自顧自地演示,自顧自地講解,這樣是達不到我們教學目的和要求的,更不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增長。如果教師能在演示的過程中注意和學生的語言交流、眼神交流,學生一定會伸長脖子圍觀、聽老師講解。此時,老師如果能再隨機請上一兩位學生上臺參與實驗,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高漲,學習興趣也會提高,學習效率、教學效率也就隨之提高了。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我們抓住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生動、靈性,且能讓學生真切地感覺到物理知識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就一定能激發他們對物理的興趣、愛好,從而把更多的精力和學習熱情投入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樂趣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巧妙地設置教學情境,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實驗》時,我創設了開放的物理情境,給出的實驗器材有:平面鏡、玻璃板、蠟燭(兩支)、復寫紙、A3紙、刻度尺、直角三角板、火柴。此時,我把在實驗中探究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我發現有的學生用平面做實驗時,找不到像的位置,于是產生了困惑,這時他們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欲望;有的學生,用鉤碼做實驗,有創新的快樂;有的學生沒有直角三角板,玻璃板與桌面沒垂直,所以像的大小測不準確;有的學生用了復寫紙使位置記錄更容易,等等。此時,教師只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嘗試、實驗、交流,從不同角度探究出問題的解決方式,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結合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雖然在有些學生眼里是一門深奧的學科、枯燥的學科,可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在我們日異發展的社會中物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工業離不開它,農業離不開它,甚至我們一天出行的交通工具、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有物理學科的貢獻和參與。所以,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凸凹透鏡成像原理”時,我們可以用學生熟悉的近視鏡和老花鏡的生活實例,讓他們通過實際生活來學習物理知識,學懂、學會凸凹透鏡成像的真正原理。再例如,在學習“氣化和液化”的知識時,我們可以一些自然現象來講解“氣化和液化”的物理知識,等等,從而架構起一個物理與生活之間的橋梁,促使學生積極、自主地進行思考和探索物理知識。《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也強調“要從生活中走進物理。”可見,通過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實際案例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利用第二課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積極組織物理課外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但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物理知識,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他們見識,培養學生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辦物理小報,把學生感興趣的物理之最、謎語、科學家軼事、現代小發明等等都收集整理,呈現在小報上;也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物理競賽,如,對一道題的不同解法,解題速度、解題方法的新穎與否將以比賽;還可以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小制作等;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閱讀課外物理書籍和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等等。通過這些有趣的第二課堂,不但能讓學生在活動準備的過程中鞏固知識,積累知識,而且還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總之,興趣是學生探究、學習未知知識的動力,有了這種不懈的、潛在的動力,學生在學習中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我們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參考文獻:
[1]趙雅紅.淺析初中物理興趣教學方法[J].軟件(電子版),2014(7):159.
[2]孫威立,楊祖念.物理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