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蓮
摘要: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恰到好處、引人入勝的導入方法,從課的一開始,學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態,必備的基礎知識和較好的方法手段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探究,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習了地理知識,而且發展了思維能力,提升了精神品質,使師生雙邊活動更加融洽地開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因人因時因地不同,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這里根據教學實踐和平日的積累,舉例探討一些方法。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新課;導入
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是高效課堂成功的開端。杜威認為:“一個有效的反應就是能完成一個可以看到的結果的反應。”因此,新課的有效導入應當要達到的效果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吸引注意和引起興趣;搭建橋梁,使生活走進物理,讓物理走向社會;鋪設道路,讓學習的課題、學習的內容、學習的目的悄悄地走進學生的心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什么樣的新課導入才是有效的?這就是筆者要論述的問題。
一、導入的主要作用
1.明確目標。在導入的過程中,只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才能把他的內部動機充分調動起來,發揮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集中注意。導入的首要任務是使與教學無關的學生活動得到抑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來,并使之得到保持。3.激發興趣。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是求知的起點。導入的目的就是指用各種方法把這種內部積極性調動起來。 4.啟迪思維。通過導入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5.聯系橋梁。通過導入自然地進入新課題,使導入和新課題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發揮導入的作用。因此,有效導入應精、趣、巧、啟。
二、歌曲導入法
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好的音樂,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開豐富的想象。如講“青藏地區”時,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讓學生聆聽來自青藏高原動聽的、有地方特色的音樂,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加深對祖國風光的美的感受,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感情。《阿里山的姑娘》中歌詞的含義,高山青,澗水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臺灣的地理風土人情。
三、用生活中的新鮮事導入新課
初中生對生活中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對最近發生的事情很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最近發生的新鮮事來和要講的新課內容聯系起來進而導入新課。比如說最近日本又發生了大地震,先和同學們討論一會地震的事件,請同學們用地理知識解釋地震現象,最后開始“日本”這一課的學習,由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這樣在課堂中講日本的環境等特征時就顯的很容易進行,學生也會認真地聽課學習。
四、利用地圖導入
地理課的教學離不開地圖,地圖除了可以顯示地理位置外還可以用于幫助分析地理現象等作用。在地理課的新課導入過程中可以利用地圖來幫助學生復習舊的知識點,同時用地圖引出新課的內容。比如說在講“亞洲”時,教師可以提問:“亞洲的含義是什么?亞洲都包括哪些國家?”教師在講述完亞洲的含義之后然后掛起地圖,讓學生在地圖中找出亞洲所包括的國家,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五、故事導入法
巧用地理故事,增強課本內容的趣味性,活躍教學氣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講“密度流”產生的原理比較抽象,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我利用歷史上的一個戰例來導入新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潛水艇在關閉發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密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來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躲避了英軍的襲擊,并從背后給予英軍守兵很沉重的打擊,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密度流幫了德國潛艇的大忙。”由此激發了學生對密度流的探索興趣。
六、復習導入法
復習導入法是地理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一般在上課的時候提問上節課所學過的內容。這樣可以檢查學生對上節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在運用的時候盡量選擇可以對本節課的學習在方法或內容有促進作用的知識進行提問。比如在講中國的河流時,同學們先學習來了黃河,知道了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條河流的水文特征,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提問“通過對黃河的學習,同學們能說出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條河流的水文特征嗎?”學生就會自然的答出從長度、流域面積、流量、支流、含沙量等方面去了解一條河流的水文特征,那么同學們可以根據這些方法找出長江的水文特征嗎?學生也能夠很明確的知道這節課要學什么,應該掌握什么。
七、實驗導入法
實驗法是在課堂上展示相關小實驗,使學生獲得直觀經驗,促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地理課程知識涉及各種自然、人文景象,學生經驗有限,想象和聯想能力都有待發展,用簡單易操作的小實驗,讓學生獲得直觀經驗,既能增加課堂趣味性,又對教學的順利進行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講授《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時,教師準備了容器、土、草、噴壺等材料,讓學生比較干燥土壤與濕潤土壤在大風(用嘴吹,請學生協助)時的情況以及比較有植物(草皮)和裸露地表在大風時的情況,從而展現西北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基礎。使用實驗法導入教學,在課堂上進行演示一定要考慮實驗的可操作性與簡單性,揭露問題直接明了。時代在不停進步,在新的《地理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導入”的方法也要不斷地加以改進和創新,真正做到與課堂教學藝術融為一體,為完成一節優質課打下堅實基礎。
總之,地理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靈活多變,但無論教師采用哪種導入方式,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起到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良好的學習氛圍,優化課堂氛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段玉山.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薛建宇.地理新課程教學設計.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鄭國全.初中地理新課導入法新探[J].考試周刊,2008(15).
[4]高群力.改革初中課堂教學,豐富學生地理知識[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3).
[5]朱鳳春.談把競賽引入思想品德課教學[J].魅力中國,2009(9).
[6]陳常建.新課標下地理課堂導入“六策略”[J].新課程,2007(6).
[7]王曉彥.地理教學中新課導入方法及效果[J].新西部(下半月),2008(5).
[8]李俊紅.新課導入藝術探究.
[9]淺談地理課堂導入的方法和效果,中小學教育資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