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立+沈燕芬



摘 要:在全國各省、市體育中考中存在項目設置、分值高低、考試要求不同等諸多問題,如何去破解是每個體育教師所要面臨的挑戰,本文例舉幾種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以提升體育中考質量。
關鍵詞:例析 ;課堂教學;提升;中考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4-0012-02
每個年級段的課堂教學內容應側重什么?課外體育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如何在體育中考項目練習中添磚加瓦?平時的課堂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手段提高中考項目成績?學生自主選擇中考項目靠什么來引導及培養?帶著這些問題,學校應在年度學校體育工作計劃,各年級段體育課堂教學計劃,體育中考方案中制定出解決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有目標的練習,教師有目的的執行。
一、七~九年級課堂教學中注重點的變化
七年級體育中考項目練習中課堂教學應注重什么?七年級學生應注重全面身體素質的教學,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軟、腰腹力量等,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傾向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整堂課身體素質練習占的比例為35%~40%。具體為準備部分安排10~15分鐘柔軟性及素質練習,七年級的學生正在發育的良好階段,容易在這方面取得明顯的進步,課后半部分安排10~15分鐘課課練,內容包括跳、跑、投、游戲等,課課練目的很明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七年級體育備課組要制定好單元計劃,單元計劃中內容要偏重身體素質練習,每個單元中要有具體的身體素質練習計劃。例如,速度類4課次,力量類4課次等,為八年級掌握體育中考項目的動作技術打好素質基礎。
完成了七年級整個學年身體素質練習,八年級課堂教學應注重掌握動作技術,并且在練習中培養學生不驕不躁,穩定發揮的心理素質。在學習每個體育中考項目動作技術過程中,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術是關鍵。例如,中考項目籃球半場運球,要求在半場折返兩次上籃投中兩球,20秒內得滿分,筆者在八年級籃球課中先練球性一節課→運球三節課→轉身運球一節課→三步上籃動作技術練習六節課,在三步上籃課中,利用視頻、講解、示范、手把手教、劃線等方法進行教學→高低手投籃三節課→運投組合動作練習兩節,在組合兩節課中用畫第一步的標志點,貼籃筐標志點等方法進行教學,共16節課完成籃球半場運球,在最后一節測試中嚴格按中考要求進行,通過率80%。而七年級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在八年級練習過程中表現出運球速度快、三步上籃動作準確、失誤率低等特點。七年級課堂教學中身體素質提升對八年級掌握動作技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八年級單元教學計劃中,注重點偏向于各項目動作技術的完整性。
八年級掌握了體育中考各項目完整的動作技術,減輕了九年級教學任務。因此,九年級體育課堂教學應注重體能的提升。例如,女生一分鐘對墻墊排球,具體考試要求是考生在離墻2.0米的線外作對墻墊球的準備,若越過或觸及2.0米的限制線擊出的球或擊到1.50米以下的墻面,或擊出的球觸及左右1.50米距離的限制線或限制線以外的墻面無效,學生雖然熟練的掌握了墊球技術,但大部分學生在45秒以后,會出現注意力下降,手臂無力量,體能跟不上等情況,導致球的方向不穩定,失誤率增加。如果體育中考安排在5月份,3月份著重進行一些速度耐力性練習,200米快速跑,400米速度耐力跑,1500米耐力跑(1500米耐力跑這個項目練習很關鍵),4月份進行專項練習,通過兩個月的體能和中考專項練習,學生在后15秒體力充沛,失誤率低,高效地完成一分鐘墊球。從七年級整體身體素質的提升到八年級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術,加上九年級的體能和專項練習,中考項目成績穩步提高。
二、七~九年級課外文體活動項目標準考核為體育中考提升添磚加瓦
課外文體活動對體育中考有助推器的作用,但它不同于課堂教學,一般是班主任管理,體育教師進行技術指導,如何使課外文體活動為體育中考服務,用它的項目考核來提升中考項目質量,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例如,筆者所屬市有跳繩,半場折返上籃等中考項目,而課外文體活動“2+1”項目中的跳短繩,籃球(自投自搶)與體育中考項目要十分相近,利用“2+1”活動中項目不間斷練習,考核,使中考項目成績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具體操作:體育教研組制定出“2+1”項目的考核標準,表1、表2是七至九年級“2+1”活動個別項目的考核標準,分值是根據各年級段和等級進行劃分,學生對項目練習有標準的參考點。
筆者學校八年級學生在課外活動課中,學校規定每位學生自帶短繩(單周),班主任組織練習,體育教師個別糾正動作。球類練習中(雙周),每個班級一個球場,男生分兩組運球上籃,女生自帶排球自墊,全年級段在活動課中練習氛圍濃厚,學習情緒高漲。對練習的效果進行檢驗,學生必須進行“2+1”項目的標準考核,考核一般安排在期中,期末文化考試前一星期進行,項目由學校抽簽決定(避免練習個別項目),學生考核兩項(球類、身體素質類),考核為本年級段的標準,標準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每個學生必須達到各年級段的合格標準,不合格要第二次補考,補考安排在兩星期后,期末不及格者,補考時間為第二學期開學階段。每個班級的優秀率、良好率、及格率與班主任年度考核掛鉤,使班主任更加重視。通過課外文體活動項目標準考核,學生在項目上挑戰每個等級,使自己不斷進步,這種固定式的活動為體育中考項目提供了基礎保障,學生也會對中考項目選擇提供第一手資料,益處多多。
三、各年級課堂教學運用分層練習和分組練習提升體育中考質量
學生身體素質有差異是一種普遍現象,如何使這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筆者學校體育教師用分層教學,練習效果明顯。具體操作如下:以女子800米跑中考項目練習為例,把每個班級學生按成績分為A、B、C三個級別,滿分是3′30″,第一級別學生成績在3′30″內,第二級別3′30″~3′50″,第三級別為3′50″后。課堂練習中,每一星期測試一次,測試成績達到某一級別的學生,進行晉級與降級。第一級別學生上4節中長跑課,第二級別6節,第三級別10節,如第二級別學生A晉級到第一級別,學生A已上2次課,再上2次課就結束中長跑課,而沒有晉級的學生繼續進行規定節次的耐力跑練習,降級增加練習次數,用這種激勵方法使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升自己,提升800米跑成績。
用小組合作形式來提升中考項目的質量,這種小組合作方法解決了部分學生自由散漫的學習風氣。例如,女生一分鐘對墻墊排球,全班24個女生分成4組,每組安排三個滿分學生與三個技術、次數不過關的學生搭配合作練習,讓技術動作好的同學幫助不過關的學生,這種互幫式的教學,學生掌握動作技術非常快,自覺性、練習態度積極,同樣也可以應用在身體素質類項目上(仰臥起坐等)。分層、分組的課堂教學作為中考項目練習的一部分,成為校本教研中的一個亮點,也逐漸成為每個體育教師手中的一把亮劍。
四、課堂聯賽制教學使學生自主選擇中考項目
所謂的聯賽制是組織幾節課的課堂教學比賽,比賽目的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提高學生自主練習項目的能力。筆者在課堂中經常運用聯賽制進行教學比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學期組織1~2次球類聯賽,每次聯賽安排一星期,實行循環制方法,比賽規則可以由教師、學生共同討論制定。例如,女子籃球比賽,把全班女生分成4組,每組5~6人,為制造比賽氣氛,可以穿隊服(數字背心),取消走步、兩次運球等違例,讓學生不受規則困擾,自由比賽,教師只執法,不干涉學生,聯賽結束后,一些女生對球類產生濃厚興趣,經常參與到球類運動,還帶動一些女生參與到球類練習中,與男生進行三人組比賽,氣氛活躍。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比賽,使學生挖掘出更多的潛能,這些學生在聯賽制的活動中身體素質提升得相當快。在體育中考階段,這部分學生能自主的選擇這類球類項目,而不是被動的選擇,體育中考中球類,身體素質類等其他項目這些學生都取得滿分,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省心,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