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英++張梅++高玉潔++張天++馮佳潔
摘 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當前開展農村文化工作最科學、最有效的平臺,也是農村公共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現狀;對策
1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
1.1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硬件發展不平衡
由縣文化館、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構成了進行農村公共文化活動的物質場所。由地面無線、直播衛星和有線網絡等方式組成的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依托、服務農戶的農村廣播電視、信息傳播的公共服務網絡,以及由流動電影放映車和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等構成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信息傳播渠道。構成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物質保障。但目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硬件日趨完善但發展并不平衡。
1.2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部門管理乏力
首先,負責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文化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缺乏專業的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夠,服務水平和能力低下,有的地方甚至沒有配備必要的文化建設專職工作人員,致使有關負責農村文化建設的職能部門形同虛設。其次,沒有建立規范的服務標準,服務方式雜亂無章。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基層黨組織、企事業單位、群眾民間組織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和系統規劃,服務職責不清、效率低下,而且服務方式僵化不科學,對現代文化形式、內容研究不足,形成極不正常的“重行政,輕市場”現象。
1.3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內容和手段陳舊單一
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內容和手段陳舊單一,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面臨的一個普遍現象,主要以傳統的農民自娛自樂為主要形態?,F階段農村居民最希望集體組織的文化活動依次是:旅游、唱歌跳舞、看文藝演出、球類比賽、書畫攝影、民俗趣味比賽、花會燈會、勞動技能比賽等。雖然民俗文化和文化演出在農村人們生活中占據主流,但是這種低層次的文化產品、服務形態和人們心目中的需求預期是有一定差距的,至于書畫攝影、球類比賽、時尚文化生活等更是少之又少。
1.4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缺乏
繁榮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離不開高素質的建設隊伍。然而,河北省農村文化建設人才儲備卻不盡人意。一方面,由于農村文化干部工作清苦、待遇偏低,導致基層“文化人才流失嚴重;另一方面,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主體意識不強。一些擁有較好群眾文化活動基礎的優秀的民俗、民間文化傳統因后繼乏人而難以有所作為。
2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策分析
2.1注重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作用
一方面,政府設有文化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能就是建設農村公共文化,它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施行者。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理應依靠政府文化職能部門。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是我國的重要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傳統經濟體制下的“送文化”的方式已不再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文化發展潮流,也不能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文化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服務一定程度上可彌補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缺陷與不足。政府職能部門應通過轉變公共文化服務體制,變“送文化”為“育文化”,依靠市場力量,起到優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
2.2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文化設施,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物質保障,是農民群眾接受公共文化服務最基本的場所。但這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硬件日趨完善但發展并不平衡。因此,需要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設施,為構建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物質保障。具體作好以下工作:一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以文化工程項目為重點,加快落實《2016年河北省美麗鄉村文化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二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心要下沉。長期以來,政府對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中的“基層”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一般認為鄉鎮所在地就是農村基層,但鄉鎮所在地并不是農村文化的最基層。因此,農村文化建設必須重心下沉,在行政村范圍內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相應的文化設施、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三是整合資源,建設綜合性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平臺。
2.3豐富農村公共文化供給內容和形式
首先,河北省農村應該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豐富化。對于保護狀態較好的文化資源,應該從產業開發、資源效率的角度重新審視它;對于類似旅游文化、公共圖書館、棋牌娛樂場所、教育設施、出版音像、各村文藝部門建設這些發展不夠完善甚至空白的領域,要予以更多的關注,實現各文化類型之間的均衡發展。其次,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形式的豐富化表現在內容層次的提高上,就是從傳統單一的愉悅性文化消費向健身性文化消費(公共健身設施)、知識性消費(修學游、知識講座、技能培訓)、象征性及審美性文化消費轉變[2]。再次,要做到供給手段的現代化,使文化緊跟時代的旋律。只有文化與現代設備的有效結合,才能發揮文化本身更大的影響力。最后,在供給形式上,要做好時間和地點的安排,做到有效安排,規范管理。
2.4創新文化人才機制,提升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支撐力。
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文化骨干隊伍,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針對文化人才的短缺現象,應著力強化三支隊伍的建設。首先,強化農村文化管理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組織、協調和服務作用。其次,強化農村文藝創作和表演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傳播作用。加強農村文化隊伍的培訓,打造鄉村文化精英隊伍,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再次,要強化農民自辦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在提供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馬秋茜. 河北省辛集市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供給對策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2014,3.
[2]邱偉.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徑新探索[J]. 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8).
課題來源: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602120405;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京津冀區域文化養老服務體系協同構建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6031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