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建麗
一、引言
小組學習主要是指將班級全體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一個共同的問題進行組內交流,從而共同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學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能夠針對同一個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和小組內的其他伙伴共同配合完成學習任務,最終達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大多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學生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和交流,學習效率低。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對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達到良好的實際學習效果。
二、科學的小組劃分
很多時候,教師在進行小組劃分時都依照座位的順序,前后桌四到六個人分為一組并且整堂課都不變。這樣的分組方式雖然簡單,容易操作,但是對于教學效果卻具有很不好的影響,由于這樣隨機的分組方式,組內的學生能力分配也是隨機的,就會導致有的小組交流結果很成功,而有些小組的交流無法順利進行,這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每個小組的成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規定不同小組之間可以互換成員,以保證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每個學生也會因此保持自己對知識的好奇感,并且積極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個學生通過學習他人的長處,從而使自己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小組劃分的時候,應該遵循“取長補短”的原則,將擁有不同性格以及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放在一組,由于他們對于每個問題的見解不同,才會真正實現優勢互補,才會實現知識的交流,從而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小組合作意識的培養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限制,他們還不太能夠理解什么是合作以及如何合作,因此教師應該格外注重對于合作的積極引導,給學生創造合作的機會,讓學生明確互相幫助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善于總結問題并且能夠和身邊的同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例如,在《搭支架》這一課的教學中,每個小組都有課前準備好的舊報紙、膠水等工具。這節課的任務是搭一座高塔,看哪一小組搭的高塔承重力最大。由于小學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因此教師可以提前對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分工,在這節課上,教師首先可以分別給每個小朋友布置任務,讓他們按照步驟依次進行。其中有畫圖的,有粘貼的,有測試重量的。最后讓每個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高塔,然后總結出,什么形狀的高塔承受的重量最大。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團結的力量有多大,這對以后的合作學習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四、小組合作的整體把握
有的教師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在科學課堂上隨意采用小組合作形式,而不考慮他所提出的問題到底適不適合采用小組合作。有些簡單的問題,明明可以通過學生單獨思考就可以解決,有些教師則小題大做,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的方式既浪費了課堂時間,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有的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后,馬上布置分組,然后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停止討論并且派出代表回答問題。然而,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很差,有的小組還沒有進行談論,或者沒有討論出結果就被教師喊停,然后就被叫起來回答問題,這樣的方式在無形中給學生增添了許多壓力,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有些學生甚至會因為不愿意回答問題而厭倦小組合作的形式。因此,要想使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順利實施,教師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前對下節課要提出的問題進行嚴密而充分的考慮,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天氣日歷》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讓每個小組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畫出天氣符號,然后統計每個小組想出的天氣符號并全部分享給整個班級的同學,這樣,思考出的天氣符號少的小組就不會沮喪。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對所有小組的合作情況給予整體的把握,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或者小組掉隊。這樣在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會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五、結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下的重要學習形式,因此,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必須予以充分貫徹,這就要求教師在整體把握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的同時,注重培養每個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并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創造更多便利的條件。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每個同學之間都能夠互幫互助,取長補短,也只有在人人參與、人人思考的前提下,教學效率才能夠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長治郊區王莊二小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