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權
摘 要: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 推進,初中生物教學相比從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讓學生對生物 學習充滿興趣,都是提升和改善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體現。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學環節進行完善與創新,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和興趣,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過去很多人認為,生物就是由生物學的知識體系構成的?,F在人們已經認識到,除知識體系外,生物科學中含有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獲得科學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此外,還包括科學工作者在研究科學過程中的特殊情感、態度和心理體驗。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如果僅僅向學生傳授一些生物學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生物課程既然屬于科學課程,教師就應該在教學中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
一、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及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加強在生物教學的各環節中滲透德育。我們知道,學生是未來的主人,他們將來肯定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參與到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決策之中,并承擔起社會發展的重任。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學科,它和自然現象以及生產、生活是緊密相聯的,因為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及一些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生物知識。所以,在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要把生物知識教學與其有機地結合起來。如,使學生理解“計劃生育”、《森林法》、《環境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的重要意義。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接觸或了解到生活、生產及社會熱點的問題,并鼓勵學生勇于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結合生命成長的艱辛,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為每一個生命提供了居住場所,同時也見證了幾十億年的生命進化過程。環境影響生物,生物影響環境,最終才能適應環境,形成了和諧統一的整體。生物圈中的每一種生命都擁有生存權利,尊重自然規律,才能享受和諧多彩的世界。
(一)在課堂內容的延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在成長過程中會綻放光芒,這些生命現象讓人們震撼。泥土中的種子為了生的意志,胚根不斷往下扎,胚芽不斷向上長,石塊、瓦礫等都不是它的障礙,當它破土而出時,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在懸崖峭壁上剛從巖石中鉆出來的那點綠意。一只小小的螞蟻是動物界的大力士,因為它能搬動比自己重幾十倍以至上百倍的物體。剛剛生下的嬰兒會有吸吮、縮手等非條件反射,這些都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些生命現象反映出了一個普遍真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本身就是一種和諧。在生命進化長河中,存在這樣的現象: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的高度適應。如沙漠中的仙人掌,通過刺狀的葉子減少體內水分的散失,靠綠色肥大的莖進行光合作用同時儲存水分;動物界中赫赫有名的偽裝高手枯葉蝶能把自己模擬成與枯葉相似的體形,用“欺騙”的方式保護自己免遭捕食者的襲擊;人體小腸絨毛中的毛細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而毛細淋巴管吸收甘油和脂肪酸,它們各司其職,分工合作。這些結構和功能的適應讓我們覺得非常奇妙,這又是一種和諧。生命和諧的形成過程中必須經過大量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自然規律永遠存在。在生態系統中,自然選擇造成的競爭其實是充滿著缺陷的和諧,讓生物適應性得以體現。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適應性,才有了絢麗多彩的生命世界,每一種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們尊重。
(二)結合身邊案例,分析生命成長過程
在生物教學中,經常以貼近學生的話題為切入點,課堂上探討一些個案。如新生剛進入中學,學生和家長都存在角色轉變的適應性問題,有的學生兩周就能適應初中生活,而有的學生需要花一個學期甚至更長時間適應初中的生活,這期間學生就需要更多生命的關懷與科學的幫助。適應能力的強弱,會造成學習興趣的有無,直接影響學習成績,此時可以結合生物學的一些規律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幫助自己提高適應能力探索科學知識,產生求知的興趣,去探求生命世界的奧秘,從而關注自然界生命的和諧。成語“蚌病成珠”中存在一些生命價值的思索,河蚌在遇到沙礫刺激后由外套膜分泌珍珠質,形成了美麗的珍珠,這樣的生物教學案例讓學生了解到生命成長的不易,讓他們明白,只有正視困難,人生的花朵在經歷了磨難后才能綻放得更美麗、更成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生物教學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具人性關懷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復雜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生活的自信心,培養了他們尊重生命、實現生命最大價值的信念。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各種信息技術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很多實驗受到條件的制約而無法完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使微觀的、不能動手實驗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如:“血液循環”、“細胞的分裂和生長”等一些知識的學習,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模擬,讓生物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從而使生物知識易學易懂。
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這是現代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我們教師一定要在生物教學中樹立“每個學生都能學好生物學”的觀點。
(1)尊重每個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善意地了解每個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展,促進他們的發展。實踐證明,很多所謂“調皮”的、“后進”的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這是對傳統教學觀的挑戰。
(2)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這是所有學生均衡發展的重要條件。比如各種探究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參加,而且在實驗小組分工中每個學生都要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過去在實驗教學中,有時候由一個學生負責操作,其他學生只是看看,甚至個別學生連看都不看的現象必須消除。
(3)對每個學生的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這是學生學習機會均等的可靠保證。新課程在這一方面顯得特別重要,因為探究式學習、課堂觀察、實驗、調查、采訪、網絡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使用這些資源。
參考文獻:
[1]《初中生物新課程教學法》(郭力華,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3]《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觀念》(余文森,中國期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