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薇
摘 要: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同樣創新也是教育興旺發達的動力。為了更好地適應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帶來的挑戰,小學數學的教學有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文中,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首先論述了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問題,在此基礎上又論述了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希望筆者的觀點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原則;策略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毫無根據的培養,不是漫無目的的培養,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方法。下面,我們先從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說起。
一、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
1.普遍性原則
普遍性原則,即創新精神的培養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具有普遍性。在教學的實際中,雖然學生的能力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我們不能只顧學習好的學生而忽視學習困難的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創新能力,我們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每個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面向每一個學生。
2.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即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精神培養的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不同的階段他們的思維發展水平,學習能力都不同,所以,在實施創新教學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時,我們要考慮學生在不同階段身心發展的差異性,從而制定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教學目標。
3.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原則,即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考慮個體發展的客觀規律。在實施創新教學之前,我們的教師要準確掌握每個學生的基本信息,因為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小學生之間在興趣、愛好、習慣、觀念、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時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4.基礎性原則
基礎性原則,即創新精神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沒有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創新好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在實施創新教學時我們首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當學生們的基礎知識比較扎實了,我們再進行創新教育,所以,在小學數學創新的教學中學生們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在創新之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二、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1.建設和諧課堂、使學生敢創造
“民主、平等、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促進教師的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活躍,表達欲望強烈,他們渴望創造,渴望成功,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建設一個和諧的課堂,讓學生敢創造。接下來,我們看一個具體的教學實例。
比如,在講到“觀察物體”這一課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筆者課前準備了一塊布,一個六面貼有不同圖片的正方體。
教師:展示用布蓋著的正方體,你們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
學生:一個用布蓋著的物體……
教師:教師拿掉布,讓學生觀察,你們現在看到什么了?
學生:一只小雞、一條小魚、一朵紅花……
在以上的活動中學生親歷了并體會了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就能得到不同的結果。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自由觀察,還大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完全得益于開放的教學環境。這樣的教學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喚醒創新意識、使學生想創造
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是小學生的本真。而小學生的好奇心往往是促使學生進行創新的起點,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小學生就會對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產生興趣、發生質疑,這也正是創新意識產生的萌芽階段。所以,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喚醒他們的創新意識,使他們想創造。接下來,我們看一個教學實例。
比如,在講到“認識物體和圖形”這一課時,筆者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筆者在課前已經將上課用的積木為學生準備好了。
教師:這節課,老師要帶領大家走進美麗的圖形樂園,這里有許多漂亮的積木,小朋友們喜歡嗎?現在咱們就一起玩吧。
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玩積木。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分一分。第一個任務是:分組活動,給積木分類。第二個任務是:小組匯報,匯報的內容有你們是怎樣分的,這樣分的依據是什么?
這樣的活動和問題,不僅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的樂趣。學生門在將積木分類的時候,其實是一個全面思考、探索的過程,在這個活動中游戲激發了學生想要創造的意識,所以潛移默化中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3.教給學習方法、使學生會創造
任何人的學習和成長都是通過別人的指點、引導、教育來完成的,更何況是小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他們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所積累的知識,進行啟發、引導,以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創造。
比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筆者常常教學生用求異的思維去進行創新。在小學數學中有好多的數學題存在著多種解法,這時候教師不要認為學生能做出題來就萬事大吉了,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思索,再探索出一條新的解題思路來。我們舉一個簡單的教學實例,在講“雞兔同籠”時筆者就指導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解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學生們得出了不同的方案,有的用列表法、有的用方程法、有的用算術法,還有的用畫圖法。這樣的教學起初可能比較難,但是只要教師堅持下去,學生們的創新、創造能力就會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
4.體驗數學之趣、使學生愛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是繼續學習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在學習中,學生察覺快樂的來源不僅是知識,還有教師的關心,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應該適當的放下身價,去傾聽學生、關心學生。尤其是在使用課堂評價時,我們的教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語,能啟發的則啟發、能贊揚的就贊揚。因為,當學生受到肯定以后,他們才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當每個學生都體驗到快樂后后,他們才會愛上數學、愛上創造。
參考文獻:
[1]劉長飛、王惠瓊.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3)
[2]陳保睿.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7(09)
[3]李春燕.小學科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