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娜+劉璐+王帥

摘 要: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發展綠色金融已成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雖然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但我國綠色金融的實施存在融資難、發展緩慢等諸多問題。而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靈活度高等的特點正迎合了綠色金融發展的要求。該文首先通過對綠色金融現狀及問題的分析,研究互聯網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優勢,再通過螞蟻金服與綠化貸兩個例子證明了互聯網對綠色金融發展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綠色金融;互聯網+;環保意識;環保產業
自2007年以來,雖然我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已經有了初步的成就,但相比于國外較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還存在很多弊端。如:綠色信貸發展快,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發展緩慢;各地綠色金融發展不平衡;公眾綠色環保意識弱;中小環保企業融資難;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始終制約著綠色金融的發展。為此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指導意見,為綠色產業提供了財政資金,可面對諸多制約因素,這些措施都顯得杯水車薪。
一、綠色金融現狀
綠色金融是金融機構以保護環境為目的,通過自身職能對經濟資源進行引導,促進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避免因注重短期利益導致的過度投機行為,以此實現金融業的良好發展的政策。他有兩層含義:一是金融業如何促進環保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個是指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綠色金融體系。尤其在G20峰會、“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都強調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金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綠色金融更是被人熟知。然而在以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環保企業來說,依靠傳統投融資方式付出的代價過大,綠色項目運營的成本過高,單純依賴于商業銀行的信貸和財政資金無法維持其資金周轉,更不用說進行項目擴張。對公眾來說,參與到綠色環保項目中的機會少之又少,無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互聯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便利。在此基礎上,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代表著互聯網時代的新思維方式。因此在無法阻擋“互聯網+”的趨勢下,各個行業都積極向“互聯網+”形態發展。
尤其在金融領域,“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不僅打破了傳統產業對綠色金融的定義,還將生態環境和金融的融合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綠色金融需要互聯網的原因
1.綠色金融運營成本高
中小綠色環保企業在融資時,因為缺乏有效的擔保和抵押物,無法證明其信用,導致商業銀行不愿對其發放貸款,只愿對信用有保障的大型企業提供貸款。并且政府為了防止商業銀行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要求商業銀行提高綠色信貸發放標準,限制綠色貸款的額度時更加加重了環保企業融資的成本。
而互聯網金融能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減少資源利用并且降低經濟發展成本,因此具有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低成本優勢。首先,商業銀行可以與大型互聯網公司合作,建立一個專用平臺用來記錄中小環保企業信用,而不用花費人力物力去逐個調查并記錄。其次,商業銀行的網上銀行能極大縮短業務時長,為客戶節約交易時間,降低時間成本。再次,商業銀行通過電子渠道辦理業務能降低通常用物理網點辦理業務的成本,如人力和物力成本。
2.綠色金融發展不平衡
一方面,由于綠色金融屬于新興領域,在辦理綠色金融業務時需要借助物理網點渠道,以人工的方式為客戶提供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綠色金融的發展。所以在我國西部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因生態環境,地理地貌等原因商業銀行無法建立物理網點為其提供服務,導致金融服務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現有的綠色金融產品以及項目大多數都是針對大型企業設計并開展的,面向中小企業和大眾的產品和項目寥寥無幾。
然而互聯網不受地理、人員限制,能實現信息、資金、物流的有機統一,及時地在網上進行信息資源共享就能達到綠色金融全覆蓋。因此,互聯網不僅能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還能推進綠色環保意識的普及。
3.綠色金融業務較僵化
一方面,商業銀行經營金融業務時有固定的辦理業務時間限制,而大量客戶面臨“上班不能去銀行,下班找不到銀行”的問題,無法及時辦理業務。另一方面,經過長期的發展,商業銀行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業務模式,因而在轉換業務對象時很難重新調整業務模式。例如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業務,在政府要求其限制對兩高一剩行業的貸款,而對環保行業提供優惠時,商業銀行因貸款對象的轉變無法在短期實現對綠色信貸業務的調整,從而抑制環保企業的融資。
而互聯網發展時間較短,沒有形成固定的業務形式和存量業務,因此具有較強的可塑造型。除此之外,互聯網可以實現全天候營業并且能隨時辦理業務,有利于客戶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辦理業務的時間。
4.綠色金融信息不對稱
由于綠色金融領域的技術相對落后,金融機構只能通過傳統的紙質文件方式進行信息共享,因此在與環保企業和環保機構共享信息時存在時效性和共享性不對稱的問題。為了避免在綠色金融業務運營過程中出現信息遺漏、信息披露不準時等情況,金融機構對科技技術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
而互聯網這一新領域的發展,恰好彌補了綠色金融傳統模式的弊端。金融機構可以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及時有效地進行信息共享。因此綠色金融與互聯網優勢的互補,對發展綠色金融、促進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四、綠色金融+互聯網的案例
由于互聯網具有上述優點,在通過互聯網加快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僅會增強中小微企業和大眾的綠色環保意識、也能通過一些互聯網模式助力綠色環保項目的實施。例如,螞蟻金服以“互聯網+綠色金融”的方式,推動大眾參與到環保項目中,實現了人人為環境做出貢獻的全新態勢;“綠化貸”依托于市政園林綠化招標工程項目,對具有政府信用背書的綠色環保行業提供融資服務,推進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1.螞蟻金服
螞蟻金服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是阿里巴巴承擔金融業務的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一直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因此它通過其互聯網平臺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嘗試。例如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泛綠色金融領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建立了個低碳賬戶螞蟻森林,用以記錄客戶的低碳行為。除此之外,螞蟻金服普及了支付寶平臺的電子發票,在自身內部實現了無紙化辦公、辦公使用綠色能源的環保理念。
其中我國綠色金融大眾化的首次嘗試是螞蟻金服推出的個人低碳賬戶-螞蟻森林。在螞蟻森林里,用戶可以通過自己的行走捐、綠色辦公、線下支付、生活繳費等低碳方式養大虛擬的樹,在虛擬的樹養大以后,公益伙伴就會在內蒙古阿拉善種下一棵真樹。因此,介于投資者和消費者缺乏綠色金融的實踐,環保意識弱等問題,螞蟻金服恰恰能做到讓每個人參與到綠色環保行列當中。
2.綠化貸
綠化貸成立于2015年2月,是專門經營市政園林綠化項目并為信用較好的綠色環保行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第三方交易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在“互聯網+綠色金融”領域也是新添的實力新秀。最獨特的是它在風險控制手段方面的管理方式,有效的保障了投資人和消費者的權益,其風險控制如下圖所示:
在國內的國資系互聯網金融平臺寥若晨星的情況下,作為其中一員的綠化貸不僅憑借自己雄厚的實力促進了綠色產業發展還為推動綠色金融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五、結語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現在,“互聯網+綠色金融”不僅豐富了綠色環保項目的參與主體、提高了市場效率、有效地擴大了綠色金融體系的廣度,還將綠色金融的發展提升到了傳統金融模式無法達到的高度。未來,互聯網將與綠色環保產業、生態農業攜手并進、為可持續發展增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冠中.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運作模式和發展策略研究[C].吉林大學,2016.
[2]周琳.當綠色金融遇上互聯網+[N].經濟日報,2015-11-17(014).
[3]Ivy.融合互聯網發展快車道,節能環保產業走進春天里[N].中國環保在線,2015-5-13.
[4]程健.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C].湖北工業大學,2015.
[5]唐綺遙.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發展-以螞蟻金服為例[J].全國商情,2016.
[6]吳秉澤.“互聯網+”助力綠色產業融資[J/OL].http://news.163.com/15/0628/14/AT735AI700014JB5.html.
作者簡介:查娜(1997- ),女,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人,大學本科學歷,金融學專業;劉璐(1997- ),女,遼寧省大石橋市人,大學本科學歷,金融學專業;王帥(1996- ),男,江蘇省泰州市人,大學本科學歷,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