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國斌 靳孝峰
當前我國教育領域的招考制度形式相對單一、高校缺乏創新人才的培養能力、城鄉之間的教育也存在較大的差距等。因此,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有必要做好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工作,并通過推行多元考核制等方式,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等,實現教育的公平性。
[關鍵詞]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招考制度;傳統文化;創新
受到國家對教育領域全面重視的影響,如何完善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工作就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但是教育的發展卻相對滯后,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及思想一直支配著教育體系,因此有必要做好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思考分析。
1 針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幾點看法
首先,單一的招考制度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隨著近年來高考考生數量的激增、考試難度的增加等,考生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使得學生心理負重增加,影響了其健康發展。另外,僵化的“一考定終身”體系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綜合評價機制進行多樣化引導,試點進行“考試多考制”,激發學生潛力、保證學生發揮的穩定性。但是,在“一考制”影響下,學生最終還是成為了考試的機器,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缺乏傳統文化教育,同時素質教育未能得到貫徹。雖然近些年素質教育的口號喊得響徹震天,但是學校依舊追求“成績”與“考試結果”,忽略了學生的道德教育。雖然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呼聲告訴我們要重視傳統文化等思想領域的道德教育,實行素質與學業并重的雙軌制,但是這種呼聲卻未被得到重視,最終使得大量有才無德的“危險品”橫空出世。
然后,學校管理能力低下、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不足。雖然國家倡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受到傳統因素的制約,高校缺乏管理及辦學自主權與正確的引導、公正的評價。所以應推行“管辦評分離”制度。另外,當前眾多高校無法培養高素質水平創新型人才、達不到社會創新標準、依舊沿用僵化的創新教育體制,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急需進行處理。
最后,由于欠發達地區缺乏完善基礎教育設施與良好的教育環境,所以教育能力較弱。另外,農村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當前農村基層教師待遇低、薪資少、工作壓力大、工作條件艱苦,因此很多教師都不愿意來到農村工作,這就導致農村師資力量越來越弱。除此之外,農村地區相信“考試化”出路理念,放棄了“素質化”教育,因此學生的創新意識淡薄、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逐漸的喪失了創新與動手操作的能力。所以,很多學生進入高校后都無法適應耳目一新的新環境,最終被社會所淘汰。
2 針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幾點思考
首先,推行考核多元化,加快校園傳統文化建設,傳播華夏傳統美德。招考制度應進一步推行改革,盡可能的凸“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考中推行多考制,從而為學生降壓;政府要鼓勵有實力、有能力的高校采取自主招生標準及多元化考核形式招錄學生,并逐漸的摒棄“紙面一考制”體系,改善學生的發展環境。另外,高校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宣傳力度,鼓勵青年學生學習與傳播。當地政府也要支持學校進行德育文化建設,鼓勵學生開展特色歷史教育,推動“校園傳統文化”建設,豐富學生文化底蘊。
其次,政府要鼓勵高校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引導高校建立多角度創新文化。高校是先進人才培養基地,因此高校應優化創新文化氛圍、引導鼓勵學生創新、完善獎勵制度等,實現產學研與創新的有機結。另外,當地政府要鼓勵高校打造“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傳統創新模式的改革,推行“以生為本”教學觀念,引導高校建立“校園創新文化”,并為高校平臺的打造提供政策、經濟等方面的支持,從而實現高素質、綜合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培養之目的。
然后,要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興辦教育的行列中。根據國家發展建設要求,在教育建設方面,應做好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相關性質的區分,同時要建立健全政府補貼、助學貸款、捐資激勵等相關制度,加強對社會各界力量在教育興辦方面的引導與支持。另外,政府在教育發展管理中,應進一步完善體制與政策制定,要基于實際狀況增加在教育發展中社會資源的投入,加速民辦學校的分離管理工作,從而打造以學校辦學為主、社會積極參與、公民辦教育共存的新型發展格局。
最后,做好地區城鄉教育發展管理,提高鄉村基層教師工資,實現教育的公平性。中央政府及各地區政府應重視城鄉教育差距問題,并制定相關政策、投入建設資金,不斷的完善偏遠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工作,從而為鄉村學生營建良好的教育環境。另外,鑒于很多教師不愿意趕赴鄉村工作的現狀,政府及相關部門應不斷的改善鄉村基層教師的待遇、提高其薪資,從而為其樹立去基層工作的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夠廣招八方賢德教師,強化鄉村師資力量。除此之外,還應完善貧困家庭助學機制,切實解決貧困生上學難的問題。高校也應考慮欠發達地區教育狀況,實行特殊地區的特別對待,并為鄉村貧困生提供政策及資金上的幫助,從而實現教育的公平性。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闡述了筆者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看法與思考,同時在進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還必須堅守改革底線,鼓勵、引導各部門、全社會參與到循序漸進的改革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教育改革的良好發展局面。
參考文獻:
[1] 曹曼.學生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J].文學教育(下),2016(03).
[2] 宋瑩,喬桂娟.教育改革視域下的教師專業發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作者單位:
焦作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