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碧
摘要:我國小學英語教育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眾多英語教師僅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從而導致學生害怕英語而不是喜歡英語。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提出將問題教學法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問題教學法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導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可以使學生真正的學會學習,對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小學英語;要求;步驟和策略
當前社會是一個知識經濟和高新技術相互融合的產業化社會,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科技創新才能不斷發展。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現已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教育的基本需求,所以我們要順應時代要求,優化傳統教育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更加強調它的工具性和實踐性,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們的真正學習需要,尤其在小學成長階段,教師們的教學重點應當是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而不是應付考試的應試技巧。因此,為了更好實現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嘗試將問題教學法融入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用現代化的問題教學理論來指導小學英語教學,旨在激發學生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一、問題教學法對師生的角色要求
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角,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但在問題教學法中,教師和學生都有著各自的重要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而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角。因此,為了有效運用問題教學法,使其發揮重要的優勢和價值,教師和學生首先應當遵從的就是實際運用中的角色要求。
1、教師的角色要求。首先,教師是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的組織者,應根據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和學生們的知識、能力以及學習特點等,挖掘課堂中有價值的資源信息,利用創建形象的問題意境,來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從而帶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其次,教師是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的指導者。問題教學法中,肯定了學生主角的特點但并不等同于否定教師的課堂地位,只是更加強調教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作用,使其從傳統的知識灌輸者成為知識的指導者,指導學生如何自主學習、思考和提出問題等。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不再是直接解答問題或者總結,而是指導學生主動尋找答案,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后,教師是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的點撥者。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和心理各要素的影響,缺少必備的學習經驗和方法,所以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困惑和難題,教師此時就應該進行適時的點撥,讓學生自主發揮思維優勢,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
2、問題教學法對學生的角色要求。首先,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小學英語課堂中,學生應主動肩負起學習的責任,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和有方法的進行自主學習,并不斷挖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潛力,成為小學英語課堂的學習主人。其次,學生是學習的合作者。課堂中,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和教師之間,都是為了共同的目的進行學習,每個人的思維和想法都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所以,問題教學法中,要通過學習和合作,最大程度的實現學生智力和能力的共享,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精神。最后,學生是學習的研究者。問題教學法主張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要主動解決,通過查找、研究和分析有關資料或者和其他同學、學者交流、溝通來解決問題,使其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和學習的主導者,逐步養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保持創新和質疑態度,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問題教學法的實施步驟和策略
1、創建問題情境。小學英語課堂問題情境的創立需要教師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和整合教育資源,精心創立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教學環境,不斷改革教學思路,通過問題來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思考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能夠促進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問題服務于教學,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為根本。因此,一方面問題的設計定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標性。例如:在導入新課程時,問題要盡量簡單有效,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在輔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深化時,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強調促思有方。在進行課程總結時,問題則要全面有序的概括,不要有所遺漏。另一方面問題要具有層次性,問題的設計和提出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規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層層深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學生回答問題。
2、提出問題。問題教學法中,教師應將英語學習問題貫穿于整個課堂,學生們通過討論和研究教師提出的問題,樹立發問和提問的學習精神。而教師通過良好問題的設置,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架設起老師和學生、學生和教材以及學生和知識能力之間的橋梁,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首先,教師應掌握正確的問題時機,注重強調和導入的作用,在課程開始就要迅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抓住提問的切入點。可以通過反問等提問方式,轉換問題形式,引導學生自己去提問和主動進行探究,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最后,教師應采用靈活變化的提問方式。例如:利用假設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用課堂中所學的重點句型和重點知識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拓展學生思維,起到深化和鞏固的作用。
3、解決問題。問題教學法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也就是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動手和動腦機會,使其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在獲取知識的前提下,主動認知世界,創新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發現新問題。教育并不是通過傳授知識來消除和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通過知識正確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更多的問題,也就是啟發學生要敢于生疑和質疑的學習態度,并鼓勵善問和敢問的學習精神,這樣才能不斷的創新發展。
4、總結。問題的解決并不是教學過程的終止。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回答問題的情況等及時對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拓展和運用。利用總結這一環節,概括課堂教學重點,強化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起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成功運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課堂內充分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林.問題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2(10).
[2] 盛莉.問題教學法探究初中英語教學[J].中學生英語(初中版).2011(35).
[3] 錢虹.從教師提問技巧看小學英語師生課堂互動實效[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