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雯婷
【摘要】2011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把第一學段的識字量由原來的1250個增加到1600~1800個,提出了“認識”“學會”兩種要求,多認少寫,認寫分開,目的是讓學生盡可能地認識漢字,及早地進入閱讀階段、增加識字量呼喚教學方法的改進。本文主要分析為了改變以往機械記憶,重復抄寫,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生活識字;教學評價;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陶行知始終把教育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考察,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中蘊藏著巨大的、無窮無盡的教育資源,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課堂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在完成課內識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去主動認識字,同時提高字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以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在一定的情感體驗影響下產生的一種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所以,興趣作為人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可以成為推動學習的一種動力。作為學習生活中的一種非智力因素,興趣是一條導火線,只有有了興趣,才能激發(fā)出所謂的動機意識等因素。
生活中蘊涵著靈活多樣的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的方法。
(一)認識名字
開學時,教師利用電腦設計出帶有漂亮色彩的卡通圖片,讓學生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卡片上,貼在臺角邊。課間休息時,同學之間互相認識,介紹自己的名字。在學習漢語拼音后,讓學生把作業(yè)本上的名字注上音,再讓學生幫助老師發(fā)作業(yè)本。學生很快就認識了班上同學的名字,有的學生還能說出爸爸媽媽給自己取名字的寓意。學生不僅認識了很多字,而且學到了很多新的知識,真正培植了生活就是學習的理念。
(二)認識教學物品的名稱
老師把班內的可視物品都貼上寫有拼音和漢字的標簽,課程表的漢字也都注上音,讓學生認讀,并將這種生活認字方法延伸到學生家庭。通過校訊通以及校園網絡,教師把方法傳授給家長。這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認讀漢字,在一段時間內又認識了很多漢字。
(三)家長參與指導
家長參與學生課外識字活動同樣增加學習興趣和效率。例如周末或節(jié)假日帶孩子外出,讓孩子帶上筆記本和筆,留意路牌、廣告牌、剪貼報紙、收集商標、自制生字卡片等,記一記、認一認,還可以用來寫字、互相評價,老師也評一評,改變機械重復抄寫的陋習,在學生寫字質量得到提高的同時,家長的責任感和主動性也得到增強。
以上方法突現(xiàn)了在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識字氛圍,通過豐富的識字活動,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游戲中,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合作學習中,與漢字多次見面,“一回生,二回熟,多次見面就成了好朋友”,學生的識字量明顯提高了。
二、以評價促發(fā)展
評價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必要手段。在生活識字活動安排中,要求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緊密相結合。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地對學生進行評價,以此促進學生識字的發(fā)展。
(一)階段累計評價
就是老師將一個學習階段結束后進行匯總及綜合評價。
(1)評選月識字能手。識字能手的評價主要從情感態(tài)度和識字方法去評價。每個月評選一次,由老師制定表格,發(fā)到每個學生的手上,由學生自己、同學、家長和老師共同評價。識字能手評價表和最后的結果一起放入學生識字成果袋。
(2)期末評選識字大王。每個學期結束時評選課外識字大王。一是看星數(shù):識字得到星數(shù)在班內前20名;二是測試:從學生的識字成果袋中任意抽取100個字認讀,正確率在95%以上,獲得識字大王的學生向同學介紹課外識字的經驗,學校頒發(fā)證書給予獎勵,并公布在班級的博客上。
通過對平時的記錄進行統(tǒng)計、匯總,能比較客觀、全面、準確地對學生的生活識字過程作出評價,使老師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生字的狀況。
(二)激勵評價
(1)善用激勵語言。如:“你真聰明!”“你真會動腦筋!”“你的辦法真好!”“你真能干!”“繼續(xù)努力,加油!”等等。
(2)恰當使用小獎品:小紅花、小星星、小貼紙、小紅旗等。
(3)充分運用肢體語言。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個貼心的笑容、一個夸張的表情,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摸摸頭、拍拍肩、握握 手……
(4)真摯的承諾。一學生學了“隱蔽”這個詞語,由此聯(lián)想到“隱形”并能正確書寫,出乎老師的意料,高興地當場承諾:“老師給你看看老師戴的隱形眼鏡!”并說到做到,誠信于孩子,激勵到永遠。
評價伴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通過評價,既可較準確地判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活動中成功的程度,預測學生在將來學習活動中的發(fā)展態(tài)勢,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癥結,以改進師生雙方的教與學;又可以通過評價來激勵、引導學生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調控學習等方面來促進其發(fā)展。
三、結語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在對“知行合一”的批判中繼承和發(fā)展而來的。生活是學習的大舞臺。作為語文教師,不要局限在狹小的課堂之內,要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要時刻想著如何把學習向外延伸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讓書本知識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學語文,用語文,樹立學生“留心處處皆語文”的意識,讓語文成為學生生活的需要,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之活力。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