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昊
【摘要】語文學科不僅是讓學生們學習的工具,還對學生的良好品格的培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各學科中占有首要地位,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靈魂地位,小學語文與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統一體,它們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小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時期的關鍵,在這個時期,學生有很強的記憶力和模仿力,對所接觸的事或者物印象都會很深刻,因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是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施行過程當中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重要舉措。通過研究,筆者本文著手研究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方法以及重要意義,希望能夠為這個領域的研究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散文教學;“美”;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所注重的是情感價值觀和良好品格的培養,往往就會忽視了小學語文教材本身所展現出的一些積極的、向上的素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所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使得小學語文的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他們真正的學習效果與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對所學的知識的應用的能力還遠遠不夠。在當今社會,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語言是學生生活的延伸,而生活是各種資源的語言。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還要將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不僅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小學語文回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使他們能夠在課堂上學習到生活中的知識語言,還可能通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品格和社會品格,使得他們成為一名新時代合格的小學生。
(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所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的教育,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個只負責講,一個只負責聽和記筆記,師生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交流,這樣就會使得學生喪失對本門學科的興趣,同時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情感上也缺少了一定的注入。所以,作為小學語文的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改變這樣的現狀呢?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觀念,采取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僅是單單的語文課堂上,而且還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的滲透,以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來體現學生在小學語文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的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的學習成果,不定期地給予幫助和鼓勵。
(三)脫離語文教學的特點
脫離語文教學的特點是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又一個問題。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己的顯著特點,小學語文學科也是如此,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觀察,小學語文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從學科的作用等方面來看,小學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基礎性的特點;從學習的方面來看,小學語文具有實踐性和累積性的特點;從教材內容方面來看,小學語文具有開放性和廣域性的特點。而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育,過分地夸大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將小學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在當前的社會中,越來越提倡人文的重要性,因此,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就過于看重語文學科中所滲透的德育功能。而在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也添加了許多具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文章,但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好好把握,而是依舊用傳統、陳舊的方法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忽視了小學語文教學教材的特點,同時也脫離了語文教學本身的特點。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方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小學語文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這意味著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到底應該怎樣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呢?筆者通過研究,總結出來以下幾種方法。
(一)在教學與理論相結合的過程中滲透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學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滲透德育,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積極作用。小學生處于人的一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還是比較弱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要采取直觀的方式,將所學習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將教學與理論相結合,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去接受和理解所學的新知識。比如,在講《與時間賽跑》這一課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理解時間是一去不回的,只有和時間不斷賽跑,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情。文章的內容最后,教師也應該善于結合理論和實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時間就是金錢,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勤奮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
(二)在挖掘小學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滲透教育
對學生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對于所接觸的事物很直觀,充滿好奇心,并且記憶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善于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內容,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屬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圍,然而,小學生怎樣才能更好、更深刻地理解小學語文教材上的內容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準確地理解小學語文教材,善于將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那些所謂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從而引導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品行,能夠判斷出是非對錯。
(三)在研究學生的過程中滲透教育
無論在哪門課的課堂上,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所組織的任何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小學語文的課堂也是如此。在當今社會上,許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從小寵到大,很少去主動關心他人,同時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很弱,并且還有一些學生有很強的叛逆心理,一直與我們唱反調。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來引導這些學生呢?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掌握每個學生的不同點,因材施教,在不斷研究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在進行語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教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實施,課堂教學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小小的教室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活動也是滲透德育的一種方法之一。通過對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滲透,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語言知識,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但是,語文的課外活動設計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還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不能脫離語文教材和生活實際。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小學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這對于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良好的品格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幫助拓寬小學德育教育的渠道和改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拓寬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渠道
中文是我國最重要的通信工具之一。道德教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教育工作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因此,通過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來拓寬小學德育教育的渠道就顯得更加重要了。以“以德樹人”為前提,遵守教育教學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對小學語文學科進行整體的構建,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不僅僅是智育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德育和美育的傳播者。《語文課程標準》和《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中都提出了德育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在要求對語文的分析和運用能力提高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小學語文的人文性特點,這就促使了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工作的順利進行。將德育滲透于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使得學生在掌握一門語言的同時,還可以開闊一定的思維,學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而拓寬小學德育教育的渠道。
(二)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情境活動,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自己體驗和感悟,從而建構自己的價值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和形成良好的品格。在現在的小學教育中,德育教育還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所以,如何解決這種弊端就成了小學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難題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回歸世界和生活,讓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去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新課程改革還提出要依據不同學科的不同特點,結合小學語文教材的具體內容,針對學生的德育基礎,使得小學德育教育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語文的教學中,將知識的傳授和德育融為一體,使得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一般來說,小學生的培養應該是通過教育,而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小學語文作為最基本的學科,十分重視思想道德教育的滲透,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小學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所存在的問題,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盡可能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其次,要不斷地去探索如何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這樣,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進行滲透;再次,要明白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義,這樣就可以不斷地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學好語文的同時還要學好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學生理解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家齊.學校德育新視角[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03.
[3]黃小蘭.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老區建設,2009(10).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