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芬
(英德市橫石塘鎮初級中學)
摘 要:鄉鎮初中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學情緒的因素來自多方面,如何解決鄉鎮初中學生對數學的厭學問題是每個鄉鎮數學教師要面對的問題。通過對鄉鎮初中學生厭學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鄉鎮初中學生;厭學分析;學習興趣
鄉鎮的教學條件相對要差一些,小學階段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以升學率為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甚重視。因此,學生在上了初中之后,會跟不上數學學習的進度,考試成績不好,因而慢慢失去學習的信心,導致厭惡數學。
一、鄉鎮初中學生數學厭學原因
1.社會環境影響,滋生厭學情緒
現在互聯網發達,在方便獲取信息的同時,對學生的思想也造成了消極影響。網絡游戲、不良的網絡信息等都侵害到了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的初中學生,使他們的重心不在學習上;國家經濟的發展深刻影響到了鄉鎮,周邊人群外出工作,衣錦還鄉,初中生產生崇拜心理,把早日賺錢作為自己的目標,偏離了學習的主題;同時教改進行多年但仍是以成績分數論,家長、同學間的比較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教育質量不達標,學習壓力大
雖然素質教育、教育改革進行多年,但是學校、教師、家長依然以分數衡量學生,應試教育的壓力沒有減小;學校以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對學生學業抓得較緊,減少了相應的課外活動時間,抑制了學生的天性,學生考試壓力大;教師與學生溝通不足,造成教與學脫節。一些教師唯“分數論”,講話沒有顧及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教學手段單一,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家長偏向極端,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很重視的,但是在鄉鎮,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是很重視,讓孩子上中學是為了讓孩子拿個畢業證,方便以后出去打工;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太過嚴厲,成績稍微不好便數落一陣。無論是哪種做法都對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傷害,讓學生畏懼學習、不愿學習,更加厭學。
4.學生心理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還不成熟,對外界的評價比較在意,對批評的接受能力差,教師、家長批評的話語容易讓他們胡思亂想,從而沒有心思再學習;獨生子女多,多以自我為中心,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較差,遇到問題更容易采取一些極端的辦法。而且因為心理不成熟,造成了初中學生心理情緒波動大,自信心不強,加之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對數學產生厭惡之情,厭學數學。
二、解決鄉鎮初中學生數學厭學的應對策略
解決問題要對癥下藥,鄉鎮初中學生的數學厭學情緒,主要是來自畏難心理。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加強環境建設,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網絡是雙刃劍,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良影響,但同樣也可以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工具。可以多讓學生在學校的多媒體與計算機教室瀏覽學習杰出人物的事跡,同時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幻燈片、動畫、影像資料等宣傳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2.改進教學管理,創新教學手段
初中學生正是生龍活虎的年紀,好動、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學校的管理應該從學生的天性出發,改進教學管理。例如,增加課外活動時間,不隨便壓縮體育活動時間,組織多樣的競賽活動,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創新教學手段,除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還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是有趣、有用的。例如,學習幾何圖形時,可以帶著學生觀察鄉鎮周邊的環境,尋找其中的圖形;學習方程相關的內容時,可以帶領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身在其中,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
3.家長改變教育觀念,與孩子做朋友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家長對孩子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學好。家長不應該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對孩子冷嘲熱諷,學習成績好而溺愛。家長應該與孩子做朋友,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從而做出調整。要從內心重視孩子的學習,不以一時的利益或者沖動讓孩子輟學打工。
4.學生重視自身修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哲學上講內因是關鍵,外界的因素只是起催化作用。學生要從內心重視對數學的學習,也許小學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可以在初中階段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同時要注意自己心理素質的培養,樹立自信心,面對打擊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不因一時的不利而產生畏難心理,也不因一時的得利而驕傲,正確面對得與失,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數學是一門邏輯嚴密的學科,初中數學在代數、幾何上延伸更多,對初中學生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學校、家庭、教師要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下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李連東.如何改變農村初中生對數學厭學的狀況[J].黑河教育,2016(4):63-64.
[2]吳桂華.農村中學生厭學數學之對策[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2(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