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開安鎮第二初級中學)
摘 要:在初中學習階段,體育課程是其中一門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尚且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更好開展。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為了讓學生將全部精力放到學習當中,不惜取消體育教學,此外,許多體育教師沒有認識到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僅僅采用放養式的方法,讓學生自由活動。故此,對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體育教學;創新意識;改革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要不斷地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故此,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與時俱進,對體育教學方法不斷地改革,采用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體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體育教學的主要現狀
1.體育教學未能得到學校的重視
現如今,大多數初中學校都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因為每年的中考升學人數會關乎學校的聲譽,受到升學率的影響也就導致學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故此,許多初中教師會占用體育課,不按照學校的課程表來進行教學。這種現象在我國大中城市較好,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明顯。就是這種過分追求升學率,過分重視學校的聲譽導致了體育教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就促使學生得不到全面的發展。
2.體育教師沒有領略到體育教學的精髓
在體育教學中,有一些體育教師沒有領略到體育教學的精髓,甚至很多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就是讓學生自由玩耍的一堂課,只需要讓學生進行跑步或者是做操就可以。這種觀點也就導致體育教學的效率不夠理想,學生在這種環境背景下,也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3.體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合理
在體育教學中,通常包含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種是理論知識,另一種是實踐。對于初中生來說,理論課就顯得有點抽象深奧,超出了他們的接受范圍。在實踐課當中,有許多教學內容都需要學生掌握:(1)隊形隊列;(2)跳遠技巧;(3)籃球、足球技巧等,而要讓初中生掌握這么多內容,也就成為教學的一大難點。
除了體育教學內容不夠科學合理之外,許多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沒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生的興趣與特長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進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整節課中,學生都跟著老師不斷地重復所練習的動作。另外,許多初中教師遇到下雨天就會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習,自習內容不限,可以是其他科目的學習,而實踐課則讓學生在熱身運動之后自由活動。這樣一來,就阻礙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制約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要策略
1.體育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性格特點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也有自己的興趣特長,那么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就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興趣特長,圍繞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男同學更喜歡籃球、足球這類運動,那么教師就可以針對這類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可以在理論課上給他們講述一些籃球名人或者足球名人的趣事或者是一些簡單的技戰術;而女生通常更喜歡打羽毛球或者是聽歌跑步,那么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些學生講述打羽毛球的技巧。在大概講述運動規則與運動技巧之后,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活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觀察,及時糾正他們的一些錯誤動作。
2.利用原型啟發學生
所謂原型啟發,指的是從一些相似的事物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進行標槍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標槍出手的動作就如同一張拉弦待發的弓,可以讓學生想象電視上射箭時的情景,讓他們對擲標槍進行探究,這樣學生就會將自己的身體當作弓,將標槍當作箭,來進行標槍投擲。這種利用原型啟發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思維。
3.利用動作示范來引導學生的想象
例如,在進行魚躍前滾翻這一動作教學時,在課前就可以讓學生去查閱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去觀察正確的動作。然后在上課過程中,體育教師做好示范,引導學生建立想象,讓學生說出這種動作一般在哪個體育項目中被運用,這樣學生經過觀看教師的示范動作,就會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是體操,有的說是武術,還有的會說足球中的一些慶祝動作等等。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動物界中尋找做類似該動作的動物,那么學生就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這種技巧動作與動物的習性聯系起來。再通過他們的想象,讓他們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練習方法,這就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意識,對今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
總之,體育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要切實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進而提升體育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衛洪光.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5(7):23-26.
[2]孫利民,周明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3(25):173.
[3]劉明洋.初中體育教學改革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130,17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