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錫泉
(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下安小學)
摘 要: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數學也是如此,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小學六年級數學是學習的關鍵階段,直接影響著后續的學習過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方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課堂,是值得所有教師思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不再將學習數學當作是一項任務去完成,而是掌握一項生活技能,實現學以致用。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
一、轉變教師角色,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進入六年級后,教學節奏加快,課堂上更多地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無法參與到課堂中來,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教學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新課程改革標準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小學生年齡小,天真活潑,教師要讓學生解放天性,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例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時,我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結束了教學內容的講授之后,讓學生試著轉換角色,親自出題,體會出題者的意圖。因為學生習慣于做題,并且時間久了,產生了厭倦心理,這次突然讓他們自己出題,學生覺得很新奇,也十分用心。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學會站在出題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才能胸有成竹地應對試卷中的一切,同時,也凸顯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我國多數的中小學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但實際的應用卻不盡如人意,使多媒體設備停留在形式上,得不到貫徹和落實。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信息量大,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清晰,特別是針對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復習比例加大,大屏幕是呈現習題的最好方式,當堂訓練的效果遠比課后習題要好得多,但由于課件的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讓很多教師望而卻步,索性直接選取書后習題的方式。既然意識到了多媒體的強大優勢,就要沖破阻礙,不忘初心,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裨益。例如,在教學“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時,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和習題,精心制作了課件,邏輯清晰,銜接自然,節奏張弛有度,讓學生既不會感到大量的信息撲面而來,也不會感到沒有收獲,正確利用多媒體這把雙刃劍。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緊密聯系生活
學生學習最大的誤區莫過于認為數學僅僅局限在數學課堂上,與生活毫無關聯,其實數學滲透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言傳身教,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即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創設生活化情境,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之余,教師也要關注一些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將教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明確了軸對稱圖形的定義和基本特征后,我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圖形?學生腦洞大開,舉了很多例子:蝴蝶、美麗的剪紙、京劇臉譜、奧運五環……于是,我因勢利導,接著說道:“其實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絕不是考試和分數,更重要的是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習數學為樂,最終才能讓數學為我所用。”
四、優化作業設計,實施分層教學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而小學六年級數學要抽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總復習,所以習題課占據了很大比例,經常是教師布置作業,學生課后完成后,課堂上來處理習題,而作業的設計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完成的質量以及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因此,在作業布置方面,絕不是簡單隨意布置幾頁練習冊、幾張卷子這樣簡單,而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這樣才能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適得其所,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比如,有的學生基礎沒有打好,學習數學勁頭不足,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妨下意識地給他們布置一些相對來說容易一些的題目,讓他們能夠感受得到小小的成就感和喜悅,從而能夠增強自信心,再接再厲;而對于思維活躍、數學成績突出的學生,教師不妨多給他們布置一些拓展探究類的題目,引導他們學會舉一反三,發散思維,在數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樣一來,無論是哪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總而言之,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是一個關鍵時期,師生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學會化解壓力,勇于挑戰,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構建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袁勇.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J].考試周刊,2015(57).
[2]張彥娟.如何構建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上旬),2014(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