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曉
(山西省萬榮縣實驗小學)
摘 要:閱讀能力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重要的表現。要想開展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教師就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自身的指導作用,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閱讀氛圍,為學生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就如何在小學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這一問題為主要出發點,進行相對應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工作的著重出發點和落腳點。所以,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也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須做到的。營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去學習的興趣和愛好,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一、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
1.教師的不重視
部分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著重強調生搬硬套,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使學生忽略了學習的意義。然而,只有培養學生對閱讀能力的興趣和愛好,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現狀。
2.受傳統思想束縛過深,開展的學習范圍窄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局限于書本知識,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各個方面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學生閱讀量的積累。提高了閱讀的數量,自然而然閱讀能力也就有了顯著的提高。
二、加強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1.溫習好課上教師所講的知識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上課時教師所講知識的鞏固。對于小學生而言,對知識的認知只存在于字面的意思。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漢字認識程度,從而提高語文成績以及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努力提高表達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加強,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是一門關于語言方面的學說,多讀、多聽、多學、多看,對為人處世、表述事件有深遠影響。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在以后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加自信,而且更加善于與人交談。
3.為人處世方面的提高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改善與人交往的能力。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加強以后與人交往的能力,使一個人表現出更強大的自我。會讓人愿意與你接觸,使你成為團隊的中心,這樣會從小培養出一種領袖氣質。使學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當中更加自信,不怕講話,不怕面對人多,不懼怕成為視線的焦點。
三、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
1.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教師重視
先從教師的出發點來說。教師是學生的榜樣與指導人,教師的重視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重點。從學生的身心情況來看,小學時期還是孩童時代,在心智發育還不完全的情況下,他們需要一個正確的領路人。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才會有去想要學習的動力,而不是教師一味地強加給學生,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通過敘述故事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故事中引導學生學習。第二,通過播放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來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感性的方法來感染學生。第三,開展課外活動。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加深學生對學習的理解和記憶程度,進行課外的延伸。
2.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活動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教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學生的自我學習是教學工作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學是學習知識的啟蒙時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閱讀能力,有利于掌握和學習其他知識。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不要盲目的閱讀,也不要肆無忌憚的閱讀。良好的閱讀環境會給人一種想要閱讀下去的動力。要創造出良好的閱讀環境,每天的清晨是最好的時光。早自習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輕聲閱讀,這樣時間久了以后會養成學生早起閱讀的習慣。當然,閱讀不僅僅只是輕聲讀書,也可以是大聲的有感情的朗讀,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注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為學生的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長打好人生底色。閱讀教學做好了,學生的其他各科的成績也會有所提高,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不能忽視的一個方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這是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雷秀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7).
[2]李淵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2015(17).
[3]康歡歡.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S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