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滿江
(江蘇省常州市白云小學)
摘 要:針對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基于“自能學習”的優點和重要性,就教師和課堂兩個方面提出了推進“自能學習”能力培養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能學習;措施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講和學生的練為主,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傳統的數學教學效果,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抽象思維,抽象思維好的學生,則能跟上教師講解的步伐,抽象思維不好的學生,往往聽得稀里糊涂,長此以往,越到高年級,一個班的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越嚴重。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主動去思考,主動去學習。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這些弊端對學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除了不利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之外,也導致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不利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對將來自然學科的學習埋下了隱患,不符合國家綜合發展學生素質的要求。
二、“自能學習”的優點及其重要性
自能學習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其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精神;其二,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終身學習所必需的能力,也是《學生核心素養》中“學會學習”的具體體現;其三,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一切創新來自不斷的探索,開拓需要不折不撓的品質,自能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經歷挫折,以及知識與知識的碰撞,思維與思維的碰撞,這些都是創新和開拓必備的要素。
自能學習是社會發展對人類學習形式提出的新要求的體現。沒有自能學習,人類就沒有文化的進步,在當今時代,沒有自能學習能力,就會被知識更新的潮流沖垮。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進“自能學習”能力培養的措施
1.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的意識
新課程改革已經走過若干個年頭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地被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比如“翻轉課堂”“自我效能感”等等,而國家發布的《學生核心素養》在三大方面提出了學生必須具備的六個核心素養,其中就有“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素養,而“自能學習”正好能高效地完成對學生這一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力推廣“自能學習”,以求應和《學生核心素養》中提出的要求。貫徹落實國家在教育中新的政策,培養國家需求、社會需求的人才。
2.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營造趣味課堂,推進“自能學習”能力培養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小學生對數學有沒有興趣,決定了小學數學教學能不能提高學生“自能學習”的能力。因此,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推進“自能學習”能力的培養,著力點在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有效的做法便是營造趣味課堂。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無數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證明,應用情境導入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小學數學課也不例外。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自媒體設計的情境導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效果更佳。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第一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布置這樣的作業: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根據自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理解,在家里找出一些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東西,用手機拍下來,發到班級的QQ群或者微信群。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把學生拍的照片通過整理,編排進上課的課件。當學生看到自己拍的圖片出現在課件中時便會對這堂課產生興趣,同時在有類似的作業時學生會主動積極地去完成,這正是“自能學習”所要求學生的。
(1)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最大的特點是給學生留足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自能學習”的能力。依然以學習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上)》第一單元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為例,學生通過播放的PPT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之后,接下來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這些面和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用這類問題來引導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通過觀察和學習,關于正方體和長方體,你還發現了什么?”用這類開放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索。
(2)優化課堂評價機制。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評價機制,主要是通過“√”“×”來完成的,這種評價機制冰冷、生硬,“√”激勵學生的效果甚微,但是“×”卻能抹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摧毀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通過筆者的實踐證明,在做對的題目上蓋笑臉圖形的印章,在做錯的題上留白,這樣做的效果比較理想。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一些弊端,抑制了小學生“自能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得“自能學習”的優點無法發揮。因此,必須轉變教師觀念,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營造趣味課堂,從而才能推進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自能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杜木蘭.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推進“自能學習”能力培養[J].新課程,2016(5).
[2]謝定來.略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自能學習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4(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