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桂霞
(吉林市豐滿區實驗中學)
摘 要:書法教育的根本和核心是在對學生進行書法知識傳授和書法技藝訓練的同時,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意志、學識和人格等文化品格。但由于教育體制的影響,不要說是重前者而輕后者了,更多的時候,書法課都是處境“尷尬”,總會被所謂的“主科”所擠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生的書法素質又能如何?主要從小學生書法素養的定位和培養的策略兩個方面著手,談談如何培育小學生的書法素養。
關鍵詞:小學生;書法技能;文化素養
“寫字教育不僅僅可以提高審美素質、文化和知識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還可以提高品德修養,一句話,可以提高人們的全面素質。加強寫字教育就是實施素質教育。”這一段話道破了新時代書法教學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今天,雖然書法教學略有改觀,但是實際的教學情形和效果卻與期待和要求相差甚遠。為了能更好地完成書法教學任務,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書法素養,我對小學生書法素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重新定位,并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幾點教學策略,拋磚引玉。
一、小學生書法素養的理解定位
小學生的書法素養,其視角應該放在小學生的高度上,適當即可,不能太高,否則無論如何都是很難達到的。太高,不切合實際的定位,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我認為,小學生的書法素養定位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范兒”像不像,“味兒”有沒有,“性子”成沒成。
1.“范兒”像不像,是指學生書寫的樣子是否得體
書法課一開始,學生坐在課桌前,觀察學生坐姿是否端正;提起筆,要關注學生提筆、握筆的姿勢有沒有到位。首先“書法家”的“范兒”要擺出來,這樣會給學生平添幾分自信,書寫時更有感覺和情緒,書寫的內在之后再慢慢培養。
2.“味兒”有沒有,是指學生書寫的章法是否正確
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提筆、運筆、收筆、點畫的處理以及結構的安排是否和數學的章法相符。特別是小學生毛筆字,即便是臨摹,也要注意書寫的章法,不能隨性而為。只有遵循書寫的章法,寫的字才有“味兒”。
3.“性子”成沒成,是指學生書寫的品行是否養成
古今中外的書法大家,他們的品行都是令后人敬仰的。一手好字并不是天生而來,而是需要后期刻苦練習,虛心求教,不斷堅持積累而來?!皩W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痹跁ㄕn上,通過名人軼事來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從而在書寫的一點一畫中流露出來,提高書寫文字的文化品性。
二、小學生書法素養的培養策略
漢字是一種擁有獨特魅力的語言文字,中國的書法藝術,上下五千年,凝聚了無數炎黃子孫的智慧,博大精深,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在書法教學中,教師想要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美、書法的美,就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1.激發學生的書法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內在的驅動力,學生一旦對書法有了興趣,那么書法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創設興趣盎然的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心理氛圍和愉悅、歡快的精神體驗,充分調動學生書寫和訓練的積極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向學生介紹一些書法大家的趣聞軼事,既能調節課堂氛圍,又能幫助學生樹立寫好字的信心;將一些復雜、難記的書寫技能或章法編寫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或者口訣,這樣,學生在優美的律動中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加強記憶,一箭雙雕;為學生樹立書寫的榜樣,挖掘學生周邊的榜樣素材,讓學生賞析優秀的學生作品,樹立目標,形成追求美的決心。
在書法教學中,離不開日復一日的技能訓練和積累,枯燥、機械的反復難免會抹殺學生書寫的興趣,影響學生美育的發展,降低書寫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要積極探索新型的寫字模式,如變“灌輸”為“討論”,變“模仿”為“引導”等。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審美能力
傳統黑板、粉筆的黑白兩色書法,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是枯燥而單調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巧借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將聲、電、光、色加入書法教學中,刺激學生的各項感官,提升學生的書法興趣。同時,除了多媒體手段之外,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網絡資源,可以幫助小學生延拓眼界,提高認識,提升審美能力。
總之,書法教育是一項繁瑣而復雜的工作,但是卻意義深遠。書法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讓學生得到全面素質的提高。然而學生書法素養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順應藝術教學的方向和特征,逐漸滲透,堅持不懈,才能真正提升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弘揚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王俊超.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書法素養[J].學園,2011.
[2]楊爾.從中小學書法教學現狀談學生書法素養的培養[J].現代閱讀,201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