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吉波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也隨之轉變。因為電子技術相對復雜與枯燥,任務驅動教學法比較重視學生理解知識的程度,所以提高了對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與實踐創新能力的要求。將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應用于中職電子技術教學當中,能夠促進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開展,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職電子技術教學 應用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概述
傳統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引導學生來展開教學活動,而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當中處于被動狀態。同時,因為學生個人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都不相同,所以部分學生很難按照教師教學思路來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其學習的時間并影響學習效果。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也逐漸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病,開始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將該方法應用在中職電子技術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制訂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任務,并且合理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加到教學活動當中,確保其能夠自主分析和思考,最終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同其他的教學方法相比,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能夠明確學習目標,確保學生能正確定位所要學習內容,并且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積極地開拓學生自身思維,保證其能夠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在整個過程當中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構建新知識的架構,促進中職電子技術的教學。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中職電子技術課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將理論和實踐融為一體,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在教學過程中,實驗占據重要比重。電子技術教學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聯系,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當中,大多數教學內容同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如交流電、電阻、放大電路等。因此,將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在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將零散的知識點進行綜合,進而形成整體任務,然后使學生緊緊圍繞該任務內容開展思考與分析。在任務驅動的作用下,積極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進而將各個知識點融合,不斷激發學生的思維,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組合邏輯電路》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使用或非門、與非門來設計電路,而具體的任務是:針對某一提案,在贊同的情況下按下面前按鍵,不贊同的情況下不按鍵。其中,表決的結果使用指示燈來表示。如果指示燈亮,就表示大部分贊同,提案就此通過;如果指示燈不亮,就表示提案被否決。上述任務包括五個部分:其一,對給定邏輯問題進行分析并列出真值表;其二,寫出邏輯函數的表達式,同時對其進行化簡或者是變換;其三,畫出邏輯電路圖;其四,選擇使用指定的器件來構造出電路;其五,對電路功能進行驗證。針對上述各個子任務,在其實際的實施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與評價。
另外,在學生學習《多級小信號放大器》這一章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指定的參數來自主設計二級小信號放大器。在該項任務當中,教師同樣可以以問題形式引出多個子任務內容。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要想確保工作點的穩定性需要選擇使用哪種電路,進而積極地引導學生畫出分壓式偏置電路。而后,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在制作二級小信號放大器的過程中,級間應該使用哪一種耦合方式?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畫出使用電容耦合二級小信號放大器的電路。此外,教師再次提出問題:請問,在電路當中,各個電阻與電容都具有什么作用?通過這一問題,學生開始進行討論,并得到正確的結論。在對各子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與修正,并且幫助學生制作出正確的電路,確保取值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設計作品予以客觀的評價。
通過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制訂出同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任務,并且對各階段子任務進行設計,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與此同時,學生能夠對各級別的任務內容予以分析和觀察,積極地獲得正確答案,最終自主完成電路設計學習內容。在中職電子技術教學當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進而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最終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教學法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積極地制訂出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任務,并且安排學生根據任務來開展學習,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分析問題,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自行找出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也同樣構建出了新的知識架構,積極地提升了自身的創造力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