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龍+徐廣春+徐德進+顧中言



摘要:論述江蘇省種子處理劑生產現狀,現有28家種子處理劑生產企業,種子處理劑登記產品105個,其中85個產品是懸浮種衣劑,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和種子處理懸浮劑均有6個產品,種子處理干粉劑有5個產品,種子處理乳劑有2個產品,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有1個產品。存在主要問題:農民對種子處理劑作用認識不夠,種子處理劑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種單一,研發力量薄弱。提出發展建議:(1)政府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加大宣傳種子處理劑的作用,積極組織培訓農民;(2)加強種子處理劑市場監管,保證產品質量;(3)生產企業加強與科研部門的合作,加快種子處理劑新產品、新劑型和新技術的開發。
關鍵詞:江蘇省;種子處理劑;生產現狀;存在問題;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 S351.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17)06-0001-06
種子處理就是使用生物、物理、化學因子和技術來保護種子和作物,控制病蟲害,確保作物生長健壯,達到優質高產的目標。相比常規的物理、化學處理,種子處理技術是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它用藥少、效果好、對人畜和環境影響小、持效期長,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1-2]。種子處理劑是一類用于種子表面處理的農藥,有效成分主要是殺蟲劑和殺菌劑,可直接或經稀釋后包裹于種子表面,具有防治作物苗期病蟲草害、提高幼苗成活率等作用[3-5]。
我國種子處理劑產品的正式登記始于1985年,首次獲得正式登記證的品種為35%甲霜靈拌種劑,此產品主要用于防治谷子白發病[6]。之后登記業務發展緩慢,到2000年僅有5個品種。為與國際規則對接,農業部于2003年頒布了國家標準《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GB/T 19378—2003)》,對種子處理劑進行了規范,劃分為固體制劑和液體制劑兩大類,分別包括種子處理干粉劑(DS)、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WS)、種子處理可溶粉劑(SS)和種子處理液劑(LS)、種子處理乳劑(ES)、種子處理懸浮劑(FS)、懸浮種衣劑(FSC)、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CF)等8種劑型[7]。除上述劑型之外的其他劑型,如種衣劑、拌種劑、干拌種劑等在申請農藥登記時,都被視為不規范的劑型名稱。近10年來,伴隨著農藥產業規模的擴張和全球對高產、優質作物的需求增加,種子處理劑的銷售額也快速增長。與此同步,種子處理劑的登記業務又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國獲得正式登記的種子處理劑產品已達525個,臨時登記證產品有53個(數據由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提供)。
江蘇省作為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非常重視現代農業發展,種子處理劑“能夠把病蟲害消滅在萌芽前”,可以降低農藥施用量和施用次數,減少環境污染,實現省工、節本、增效的目的,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接受,被稱為繼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之后的第四大類農藥,市場潛力巨大[8]。江蘇省現有28家種子處理劑生產企業,獲得正式登記的產品有95個,約占全國正式登記產品總數的18.10%;臨時登記產品有10個(數據由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提供,詳見表1至表6)。本研究主要介紹江蘇省種子處理劑的生產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對未來種子處理劑的發展提出幾點建議。
1江蘇省種子處理劑生產現狀
截至2015年年底,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劑產品達105個,其中懸浮種衣劑(FSC)有85個產品,占全省種子處理劑產品的比例為81.73%;其次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WS)和種子處理懸浮劑(FS)均有6個產品,比例為5.71%;種子處理干粉劑(DS)有5個產品,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CF)有1個產品,種子處理乳劑(ES)有2個產品,種子處理液劑(LS)和種子處理可溶粉劑(SS)在江蘇省未出現登記產品。
1.1懸浮種衣劑(FSC)
江蘇省登記的懸浮種衣劑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吡蟲啉、咯菌腈、噻蟲嗪、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其中單劑產品37個,二元混配制劑有32個,三元混配制劑有16個,混配產品主要是殺蟲劑和殺菌劑混配。
1.2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WS)
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可分散粉劑(WS)有6個產品,有效成分2種:吡蟲啉和噻蟲嗪。
1.3種子處理懸浮劑(FS)
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懸浮劑(FS)有6個產品,包括4個單劑和2個復配劑。有效成分以噻蟲嗪和戊唑醇為主。
1.4種子處理干粉劑(DS)
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干粉劑(DS)有效成分有3種:丁硫克百威、甲霜靈和霉靈,相關產品有5個。
1.5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CF)
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微囊懸浮劑(CF)只有1種產品:高效氯氟氰菊酯,主要用于防治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的害蟲蠐螬。
1.6種子處理乳劑(ES)
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乳劑(ES)有2個產品:精甲霜靈和丁硫克百威。
從登記的作物種類和數量看,玉米、小麥、棉花、水稻和大豆是江蘇省種子處理劑的五大熱點作物;從農藥類別看,殺菌劑和殺蟲劑是種子處理劑的主要類別;從劑型看,懸浮種衣劑
占絕對優勢;從防治對象看,害蟲以蚜蟲和地下害蟲為主,病害以苗期病害和土傳病害為主;從農藥毒性來看,早期的高毒農藥(克百威等)正逐漸被低毒化農藥代替。
2存在問題
2.1農民對種子處理劑的作用認識不夠
隨著傳統用種方式發生轉變,目前我國大多數農戶減少了對自己儲留種子的依賴,開始購買高品質的商業種子。對于種子處理劑,很多農戶缺乏認識。使用過的農民有說好的也有說不好的,有人愿意繼續使用,也有人表示沒有效果是瞎糟蹋錢,特別是病蟲害發生輕的年份,農民認為用與不用差別不大,不能引起重視。原因首先是有些農民受文化素質和種田習慣等因素制約,不接受種子處理劑;其次是有些農民很在意生產成本,種地收入不高,為減少投入,不愿意使用種子處理劑;再就是現在大多數的農民都是年齡偏大的老人,怕麻煩,也不會使用,更怕種子處理劑用不完被家禽誤食,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不愿意使用。
2.2種子處理劑市場魚龍混雜、良莠難辨
目前中國種子處理劑市場雖然增效較快,但仍然處于較小的基數水平。據統計,目前種子處理劑的年銷量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400多家農藥企業涉及種子處理劑業務,但國產種子處理劑總量僅1.6萬t,市場占有率并不大[9]。市場上國外公司(主要有Adama、諾維信、科聚亞、拜耳、先正達等)的種衣劑產品多、質量好,但是價格高,農民不易接受。國內種衣劑生產企業雖然眾多,但生產水平參差不齊,質量和價格差別很大。真正生產種衣劑原藥的省內企業沒有幾家,大多中小型企業都是仿效生產國外品種,生產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產品質量合格率低,造成“種子處理劑用與不用沒什么區別”的現狀,也挫傷了農民使用的積極性。
2.3種子處理劑產品品種單一,缺少相應的技術服務
我國種子處理劑的研發及應用起步較晚,特別是原藥創制方面與國際水平差距較大。目前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劑很多都是混配制劑,單劑品種少,僅有吡蟲啉、噻蟲嗪、戊唑醇、苯醚甲環唑等品種。從登記的作物種類和數量看,分布不均,玉米、小麥、棉花、水稻和大豆是其中的五大熱點作物,有充足的產品,而蔬菜、花卉、園藝等小宗作物沒有或很少。另外,江蘇省登記的種子處理劑的主打劑型是懸浮種衣劑,這可能與國內的使用習慣有關,也與該型的特點有關。懸浮種衣劑含有成膜劑,能夠對種子進行包衣并使有效成分相對穩定地附著于種子表面,應用安全,環保型強,效率高[10]。
并非所有農藥品種都能開發成種子處理劑,只有具備安全性、內吸性和兼容性的農藥品種才適合開發成種子處理劑。因為如果安全性差,則背離了種子處理劑的初衷。具有內吸性的農藥品種比較適合開發成種子處理劑,可以保證種子的發芽和生長;兼容性是指由于包衣劑中不僅包含農藥化合物,還須要成膜劑等其他化合物,只有能與其他化合物良好兼容的品種才能制成效果較好的種衣劑[11]。須要關注的是:當前種子處理劑在使用中缺少相應的配套技術服務,以致燒種、悶種等藥害事故屢有發生。種子處理劑使用過程中,使用方式、拌種后播種時間和深度不適等都會導致藥害出現。一般種子處理劑登記至少需要2年試驗才可以拿到登記證,一些企業在沒有拿到登記證的情況下,通過借證或用“僅限噴霧使用”證件進行生產和銷售,結果引發事故。2011年5月,山東省平度市就有農戶不了解種子處理劑的正確使用方式,使用登記為“噴霧”的600 g/L吡蟲啉懸浮劑進行花生拌種,導致花生種大量霉爛不能萌芽,損失慘重。
2.4種子處理劑科研開發力量薄弱
國內種子處理劑產業起步晚,發展滯后,科研開發力量十分薄弱。原藥創制和助劑研究缺乏,特別是在成膜劑方面,大多由國外進口而來,這也間接增加了種衣劑的制作成本。同時隨著人們對全球生態安全的重視,發達國家早已將一些毒性高、對環境有不良影響的種子處理劑品種(克百威、福美雙等)淘汰,新開發了很多安全、高效的種子處理劑品種和技術,如新煙堿類殺蟲劑、雙酰胺類殺蟲劑、生物農藥種子處理劑、等離子體處理技術和種子引發技術等[12-17],加快國內種子處理劑的發展已迫在眉睫。
3未來發展建議
根據“中國2014—2010年間種子處理劑市場趨勢及預測”的報告,2020年中國種子處理劑的市值有望超過2.30億美元,期間將以11.9%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種子處理劑市場前景廣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應根據市場需求,加快新產品及其配套使用技術的研發,把優秀的產品和使用技術快速推向市場,引導更多的農民真正認識到種子處理劑的優點和效果,讓種子處理劑為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1)政府和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加大宣傳力度,推廣普及種子處理劑?!邦A防為主,綜合防治”是我國一貫堅持的植保方針。種子處理劑一方面能預防多種作物病蟲草害發生,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長;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用量,降低用藥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種子活力,促進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增加作物產量,為種植戶創造更大利益。因此,各級農業部門可采取各種方式向農民宣傳普及種子處理劑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土傳病害的知識,提高農民對種子處理劑的認知度。當然農民接受新事物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應充分認識到,推廣普及使用種子處理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以多種方式推進:(1)統一免費給農民發放拌種劑,農技人員現場指導拌種和播種,提高使用效果;(2)國家實行良種補貼政策后,統一對玉米、小麥良種進行處理,再供應給農民耕種等。
(2)加強市場監管整治,多管齊下。行政執法部門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假劣種子處理劑產品,凈化市場。農資經銷商要嚴把進貨關,經銷正規廠家生產的質量過硬的產品。
(3)生產企業加強與科研部門的合作,提高種子處理劑產品的創新能力。研制開發高效新型產品、新劑型、新助劑和高新種子處理技術,不能盲目跟風模仿國外專利產品,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一方面可發展綜合功能的種子處理劑,開發既可防病又可防蟲的混劑。近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除草劑的安全劑、殺線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和營養物質可用于處理種子,提高種子活力[9,14]。另一方面可以積極開發生物農藥種子處理劑,既無毒又能保證生態安全,環境友好。2015年全球新登記、上市或正在申請登記的農藥品種共26個,其中殺菌劑3個,殺蟲劑8個,除草劑2個,生物農藥及其他農藥13個。生物農藥產品包括微生物農藥(木霉、球形白僵菌、解淀粉芽孢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等)、植物源農藥(互生葉百千層提取物)和生物化學農藥(BLAD多肽等)[18]。
參考文獻:
[1]毛連綱,顏冬冬,吳篆芳,等. 種子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 中國蔬菜,2013(10):9-15.
[2]高云英,譚成俠,胡冬松,等. 種衣劑及其發展概況[J]. 現代農藥,2012,11(3):7-10.
[3]田體偉,王麗莎,王燕,等. 3種新煙堿類種子處理劑對玉米及其主要害蟲的影響[J]. 河南農業科學,2015,44(11):73-78.
[4]李國君,卓曉光,郭榮,等. 60%吡蟲啉懸浮拌種劑(高巧)對防治水稻飛虱和預防病毒病的效果評價[J]. 生物災害科學,2014,37(3):254-259.
[5]王占娣,楊會營,袁丹,等. 3種不同種子處理方法對水稻發芽及幼苗素質的影響[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11):44-48.
[6]伍振毅,張一賓,張翼羽. 種子處理劑的現狀、品種及發展趨向[J]. 世界農藥,2015,37(3):29-37.
[7]李新娜,陳俊霞,蘇文勇. 種衣劑現狀及發展方向[J]. 河北農業科學,2015,19(3):43-45.
[8]胡笑形. 世界農藥發展趨勢及重點專利農藥潛力分析[J]. 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14,22(11):1-9.
[9]何秀玲. 種子處理劑在植物保護領域的應用、存在問題及趨向[J]. 世界農藥,2013,35(6):25-29.
[10]華乃霞. 懸浮種衣劑的進展、加工和應用[J]. 世界農藥,2011,33(1):50-57
[11]李賢賓,張文君,鄭尊濤,等. 我國種子處理劑的登記現狀及發展趨勢[J]. 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34(3):10-13.
[12]李北興,張大俠,張燦光,等. 微囊化技術研究進展及其在農藥領域的應用[J]. 農藥學學報,2014,16(5):483-496.
[13]方向前,高德全,劉勤來,等. 應用等離子體處理作物種子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種業,2013(9):53-54.
[14]葉萱. 美國主要作物的病蟲和種子處理劑[J]. 世界農藥,2014,36(6):4-11.
[15]張翼羽. 通過種子處理防治蔬菜土傳真菌病害[J]. 世界農藥,2015,37(1):13-18.
[16]Binang W B,Shiyam J O,Ntia J D.Effect of seed priming method on agronomic performance and cost effectiveness of rainfed,dry-seeded NERICA rice [J]. Research Journal of Seed Science,2012,5(4):136-143.
[17]Elsaidy A E A,Farouk S,Elghany H M A.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eed priming on seedling growth,yield and quality components in two sunflower cultivars [J]. Trends in Applied Sciences Research,2000(9):977-991.
[18]楊吉春,馬森,劉長令. 2015年登記或上市的農藥品種[J]. 農藥,2015,54(5):363-365.陳方圓,焦子偉,努爾買買提,等. 蛹蟲草活性物質提取技術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6):7-13.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