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
[教學片段1]特異功能“慢”激趣
師:我練了一項特異功能,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從1開始連續奇數相加,我算得比計算器還快。想不想試試?
[賞析]開場,彭老師在告訴學生“特異功能”是什么后,開始了“人機大賽”。借著一個“太長了”的算式,學生對“用逐個相加的方法”計算的煩瑣有了深刻的體會。放慢腳步,卻在對話中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特異功能”的妙處,有效地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教學片段2]數形聯系“慢”感受
師展示圖2-5:請你寫出表示小正方形個數的算式。
師為每個小組下發一組圖形:寫出算式,計算你手上拿的那個圖形的小正方形的個數。
師:怎么計算圖中小正方形的個數?
生反饋:2乘2等于4個。2的平方。1+3。
師:1+3求的是什么?2求的又是什么?
生:都是求圖中小正方形的數量。
師:這兩個式子是?(相等的)
師:第二個圖形。
生反饋:32等于9。1+3+5=9。
師:這里的數表示?
生:l表示的是白色的小正方形,3表示藍色的小方格,5表示紅色的小正方形的數量。
生:有三層,每層三個,3乘3就是32。
師:第三個圖形的算式是什么?
生:1+3+5+7--42。
師:這里的數都表示什么?
生:1表示的是白色的小正方形,3表示藍色的小方格,5表示紅色的小正方格,7表示綠色的小正方形。
生.:我發現了老師的秘訣,那個算式就是16的平方,就是256。
師:他已經發現了我的秘訣了!剛剛我們研究了四個圖形,我再補充一個(圖1)。
師:它的算式怎么寫?
生:1=12。
師:我們觀察一下,這些等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規律?再結合圖形來解釋一下(分組討論)。誰來匯報一下?
生:右邊都是項數的平方。兩個數就是22,4個數就是42,以此類推。
生:如果有n個加數就是n的平方。
生:左邊是1+3,1和3的中間是2,右邊就是22;左邊1+3+5,它們的中間是3,右邊就是32?
師:觀察一下,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規律?
生:有的,1+3+5+7就是3和5中間是4,右邊就是42。
師:誰能結合圖形來解釋一下?需不需要討論一下?小組討論一下。
生:我還發現了一個規律,大正方形一行是幾就是幾的平方。
生:“1+3+5+7”這樣四層小正方形,就剛好構成了一個4行4列的大正方形,所以1+3+5+7=42。
師:猜一猜,第6個圖形是什么樣子的?
生反饋:1+3+5+7+9+11=62。在黑板上最后一幅圖外面再加一層。就是6行,每行有6個的一個大正方形。
師:第7個圖形呢?
生反饋:在外層再加13個。1+3+5+7+9+11+13=72。
師:剛剛看到,有的同學一邊說一邊在扳手指(教師模仿動作),這是在做什么?
生:在數加數的個數,第7幅圖的左邊應該有7個加數。
師:我的特異功能你們知道是什么了嗎?如果100個連續奇數相加,得數是?
生:100的平方10000。
[賞析]彭老師放大了數形聯系的過程,讓學生用多種算式表示圖形中小正方形的個數,建立“數與形”之間的鏈接:同時,從“求同一幅圖中小正方形的數量”建立兩種算式之間的對等關系,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數與形的聯系。以“左邊和右邊有什么規律?結合圖形解釋一下”這個問題為引,進一步引導學生以數形結合的方式考慮問題,實現數與形的相互印證。當學生一度出現困難時,彭老師沒有急于登場,而是留給他們足夠的時間,針對問題及時有效地組織學生再一次討論交流,足見教者捕捉學生即時學習思維狀態與靈活調控課堂的功力。
[教學片段3]以形助數“慢”運用
出示習題:
①1+3+5+7+5+3+1=( )
②1+3+5+7+9+1 1+13+1 1+9+7+5+3+1=( )
③()=92
師:題①的得數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25,先算1+3+5是9,再看后面是7,然后后面是5+3+1,其實就是兩個3的平方,再加7。
生:1+3+5就是32,后面7+5+3+1是42,合起來就是25。
師:1+3+5就是黑板上的圖幾?7+5+3+1是圖幾?
生:這個式子其實就是黑板上圖3和圖4的組合。
師:第二題?
生:把這個算式分成兩個部分。1+3+5+7+9+11+13=72,11+9+7+5+3+1=62,相加是85。
師:這是哪些圖形的組合?
生:應該順下去的第6和第7個圖形的組合。
師:想一想92是什么樣子的?
生:就是這樣排下去的第9個圖形。
生:1+3+5+7+9+11+13+15+17=92。(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計數)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9層就是9個奇數連加!
生:從1開始,9個連續奇數相加的和就是92。
師: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加數個數的平方等于加數的和。
師:大家回憶一下,這個規律我們是怎么研究的呀?
師:我們就是借助黑板上這些圖形,發現了這些算式的規律。
[賞析]六年級學生認知水平處于從具體運算向邏輯運算的過渡階段,部分學生不能完全脫離直觀來研究邏輯。在第一次練習的環節,教者并沒有完全脫離形來研究數,而是在學生說出思考過程后,及時地讓學生以形代數、以數表形,解析清楚這樣計算的道理,幫助運用規律較慢的學生理解數與形的內在聯系。在明確運算規律后,教師解釋研究方法,進一步清晰學生對“數形結合”的認識。
[教學片段4]形數結合“慢”拓展
師(逐一出示圖6):這些小圓點拼成了什么圖形,有多少個小圓點?
學生一一作答。
師:想象一下,第6個圖形是什么樣子?
生:有六層,一共是“1+2+3+4+5+6=21”個。
師:1,3,6,10……這些數我們就把它們稱為三角形數。
師:那么黑板上這些數,我們就稱為……
生:正方形數。
師:為什么叫正方形數?
生:因為排出來都是正方形。
師:想一想,正方形數和三角形數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
生:兩個三角形數的和。
教師出示圖7。
師:從剛才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三角形數就是連續自然數的和,正方形數就是連續奇數的和,那么連續偶數的和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課后可以去研究一下。
[賞析]彭老師在本環節著力于數與形兩個研究對象的相互轉化與印證。一邊引導學生用數來精確地描述小圓片的總數與排列方式,一邊引導學生從排列形式上給“數”命名,如“三角形數”與“正方形數”。隨著思考的深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正方形數與三角形數的聯系。學生從直觀上很容易發現“一個正方形數就是兩個三角形數的和”。教者并未止步,而是以“三角形數就是連續自然數的和,正方形數就是連續奇數的和,那么連續偶數的和又是什么樣子的呢?”這個提問為基點,推動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思考、探究連續偶數之和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