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佑
[摘要]跳短繩是小學生很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是一項設備簡單、容易開展的傳統(tǒng)民族體育運動項目。由于它對教學器材要求簡單,器材便攜性較高,并不受場地、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練習,是貫徹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有效途徑之一。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學生 跳短繩 興趣 動作要領 小型競賽
跳短繩是一項民間體育活動,它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肺功能,也是學生很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由于它不受場地、空間、時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練習,是貫徹落實我校提出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最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中,跳短繩是一個重要項目。那么如何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盡快學會跳短繩呢?我的做法和體會是:
一、興趣是前提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了,學生就會自覺地去探究、去學習。新課標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在教學跳短繩時,利用各種途徑和學生一起了解跳短繩對小學生身體發(fā)育的種種好處的科學知識,這是根據(jù)小學生都有個子長得快、長得高的心理愿望所設計的。再者就是多給他們觀看花樣跳繩比賽的視頻,讓學生了解跳繩不僅僅是單純地搖一次繩跳一次的一種動作重復的運動,也可以像舞蹈一樣有趣地跳,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總之,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愿學、樂學,那么后面的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掌握跳繩的動作要領是關鍵
跳繩的動作要領是由握繩、量繩、擺繩、起跳等動作要素組成的。這些動作要領看似容易,但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要真正掌握很難。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幼兒園里就已經學會跳繩,也有的學生不會跳。經觀察,不會跳的學生是因為對擺繩和起跳的時機把握不準,即起跳早了或起跳遲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的重點放在不會跳的學生身上。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要加強學法的引導,故采用跟隨教師一步一步學習跳短繩的方法:①原地不跳,兩手握繩,由后向前和由前向后搖轉繩子練習;②單手握繩子兩端,由前向后邊搖繩邊教跳練習;③嘗試兩手握繩由后向前搖轉繩子并跳過去的練習;④連續(xù)并腳跳短繩練習。采用這些學跳短繩的方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熟悉學跳繩的具體步驟,必要時組織會跳的學生去幫助不會跳的學生,最終使每個學生能掌握跳繩的動作要領,進而真正學會跳短繩。
三、多采用小型競賽
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競賽,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一定的跳短繩動作要領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分組或一對一比賽,即看誰連續(xù)跳得多或在單位時間內看誰跳得多。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并對跳繩動作要領進行鞏固。這種小型比賽不局限于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間。如課間見幾名學生在操場上玩跳繩,教師就說:“來,老師給你們記時間,在一分鐘內看誰跳的次數(shù)多。”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只要我們稍微加以利用并引導,就很容易使學生自覺地去練習。久而久之,學生就能較熟練地掌握跳短繩的動作要領了。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fā)其個性傾向性,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快速掌握跳短繩的技能營造良好的氛圍。
四、注重差異,"or體評價,靜待花開
俗話說“十個手指有長有短”,每個人對某種新事物的了解和接受,由于自身成長的背景影響,都會有快和慢之分,都會有差異。教學實踐證明,一個班的學生也同樣是這樣。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能用同一把尺去衡量每個學生,而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能連續(xù)跳10次以上的分成一組,能連續(xù)跳2次至10次的分成一組,不能連續(xù)跳的又分成一組。對每組學生的成員只要他們取得一丁點的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不僅能提優(yōu)補差,而且能幫助不會跳的學生增強自信心,最終使大家都能體驗到成功或進步的樂趣。當然,對于不會跳的學生,我們要耐心去引導和鼓勵。我們可以這樣鼓勵:“這次比上次跳得好,動作協(xié)調了許多。”或者說:“今天比昨天進步了。”都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好學生也是夸出來的,好成績更是教師鼓勵出來的。也許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表揚、一個微笑評價,就會讓學生高興一天,也因此使他更樂意去練習。
綜上所述,只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中心舞臺,豐富教學手段,用心經營教學,關注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就能使小學一年級學生盡快學會跳短繩,從而很好地為他們的終身體育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