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彩頭像的課程,是繪畫專業比較常見的課程,是有著自己獨特個性的課程。呈現的作品中,水彩頭像的造型能力欠缺,水彩的表現技法不夠嫻熟,致使水彩頭像作品中造型與水彩表現技法有脫節的現象。本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論述了造型與水彩技法表現完美結合的重要性。
關鍵詞:水彩頭像 造型 水彩技法 教學改革
對于美術愛好者來說,都很喜歡畫色彩。因為色彩的顏色更能沖擊人們的視覺,更能使人心情愉悅。在美術學院,繪畫專業更離不開色彩,其中水彩頭像便是基礎課程。因為頭像更具有靈魂的屬性,色彩賦予人物以靈魂,大多數人還是愿意進行繪畫的。但是因為基礎造型能力欠缺,人們畫出的人物,未免缺乏結構、體感;在塑造中,顏色并不具備美感,更談不上水彩的技法。為了使表現技法與造型能力完美結合,需對水彩頭像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教學現狀
(一)基礎造型能力不足
畫頭像,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和喜愛。因為,相比較人體等難度大的課程,頭像相對比較簡單,畫幅也不用太大,比較容易掌握,所以,學生的積極性挺高。在很多人的心里,認為頭像是很好表現的,只要記住頭像的基本比例關系,記住“人頭是個六面體”的體塊關系,掌握人物的透視、結構、解剖等人物的基本概念,就能畫好水彩頭像。實際上,很多人忽略了人物頭像的靈魂和造型的準確性,忽略了人物的精神實質。所以畫面中的人物,缺乏生動性,缺乏了藝術性。
(二)水彩的技法表現不足
水彩頭像,就是運用水彩這個媒介,來表現人物,使人物更有光彩,更感人。水彩的技法分為:干畫法、濕畫法;也有用筆上的虛、實、遠、近等技法。由于對水彩的技法掌握不足,導致了畫面的顏色有些灰暗,或者單調,不能充分地掌控畫面。水彩的靈動、飄逸,堅實、厚重,蕩然無存。
(三)造型與技法脫離
談到水彩頭像,既要考慮到造型準確性的問題,又要顧及水彩頭像的技法問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數情況下,水彩頭像作品中,有時候顧及了頭像造型的問題,卻淡化了水彩的技法問題;有時候,涉及到了水彩的技法問題,卻沒有了造型的存在。造型與技法脫離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教學改革方法
(一)快速提高造型能力
有的人說,畫色彩,“形”就不重要了,色彩好就行。這是一個不正確的認識,很有可能誤導學生。眾所周知,科學需要嚴謹,繪畫也是如此。水彩頭像也是一樣,需要嚴謹的、準確的造型,需要有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科學觀念。在課程的進行中,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造型能力。組織學生多畫、多研究、多臨摹、多寫生,默記人物的骨骼、肌肉、皮膚、毛發之間的關系,不要只知道人物表面的凹凸起伏,更要知道內在的聯系。多畫,多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得心應手。
(二)提高水彩的技法表現
每個繪畫媒介都有自己的表現技法,都有自己的語言特性。油畫的語言是厚重,覆蓋力強,表現力強,具有強烈的繪畫語言。而水彩的語言則清澈、靈動、透明,沒有遮蓋力。水彩大致分為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畫法各有千秋,濕畫法更能體現水彩的意境。最好的方法是干畫法和濕畫法結合起來,這樣層次分明,虛實畢現。在課程的進行當中,可引導學生多做水彩技法練習,掌握不同的畫法帶來的不同樂趣。同時,根據畫面需要,進行不同的處理。在畫面中,更好地運用水彩技法。
(三)水彩技法與造型的完美結合
一幅好的水彩頭像作品,一幅出色的水彩頭像作品,必定是造型與技法的完美結合。在水彩頭像的寫生中,既要有嚴謹的、高超的造型能力,又要有出色的、運用自如的水彩技法表現技巧能力,二者緊密聯系,缺一不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嚴謹治學的態度,學生的認真努力的態度,會使課程更精彩,更好地進行下去。水彩技法與造型的完美結合,會使學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水彩頭像作品。
誠然,繪畫需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水彩頭像需要技法的表現,更需要造型的生動準確。在水彩頭像的教學實踐中,既要強調造型的準確性,又要注重水彩技法的嫻熟性。過分地注重一個因素,或過分地淡化一個因素,終將使作品失去光彩。水彩技法與精準造型的完美結合,才能創作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因此,水彩頭像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楊云龍.水彩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周詩成.水彩畫表現技法[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2.
[3]周濟祥,主編.繪畫技法與肌理(水粉畫·水彩畫)[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2.
(作者簡介:楊曉霞,女,沈陽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版畫教學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