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強 宋 芳 李春玲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
基于慕課的網絡教學平臺在高職院校混合課程中應用
趙志強*宋 芳*李春玲*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通過基于慕課的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加快了本校混合課程建設的步伐,實現了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雙混教學模式,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和自學能力弱的特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網絡教學平臺;混合課程;線上學習;線下學習;高職院校
從2013年起,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開始了對MOOC中國化的發展探索。2014年1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將在線教育列為重點打造新業態新產業。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也積極響應教育革新,從簡單參加優慕課作品大賽,逐漸轉移為探索優慕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高職院校將慕課引入進混合課程中,加速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展現了培養模式升級[1]。下面我將介紹我校是如何在混合課程中應用基于慕課的教師端網絡教學平臺。
混合教學是一種在線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相結合的高效教學新方式,特別適用于高職高專院校學生。教學理論混合、教學方法混合、教學資源的混合、學習環境的混合及信息技術的混合是目前混合教學中采用最多的混合類型[2]。混合教學的理論基礎為面向全體學生的掌握學習理論、以問題為中心的首要教學原理、關注高階思維養成的深度學習理論、促進記憶保留的主動學習理論[3]。混合教學的資源也極其豐富,不僅包含傳統教學中采用的書本和PPT內容,還增加了微視頻、播客單元、SPOC(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和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等內容。在電子產品和無線網絡飛速發展、不斷普及的今天,混合教學的學習環境和信息技術已經不再局限于課堂上、學校里的老師教、學生寫,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QQ、微信或其他APP平臺或者電腦網頁平臺進行課程學習、問題討論,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混合教學的目的在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理論、先進的信息技術,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自覺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一)混合課程線上與線下分配
為了更好地適應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考慮《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概念型知識點(如定額說明和工程量計算規則)居多的特點,本課題組對我校400名大二學生就該課程進行了問卷調查,其調查數據分析見表3-1。
通過對以上調查結果分析并討論決定,本課題組將建筑裝飾裝修工程工程量計算內容進行了線上與線下具體分配。線上學習主要包括各知識點中分項工程的工程量計算規則的解讀、計算實例的講解、在線測試、在線討論。線下學習主要包括課后作業的點評、課堂討論及答疑、知識拓展及能力提升題目的課堂測試及講解。

(二)教師端平臺基本框架
我校采用的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具有學生學習、教師管理、評教與評學的功能。該平臺教師端包括課程管理、教學資源、教學活動、課程建設和課程預覽五大模塊。課程設置模塊具有作業管理、課程資源、學習活動、課程問卷和反饋。教師可以直接在教學平臺上發布課后作業公告,通過查看學生登錄次數、在線時間監控學生的學習進程,通過發帖、回帖參與學生互動及在線答疑等,有效監督學生學習[4]。
1.課程管理
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和教師信息可在此模塊進行編輯,并將此模塊編輯好的內容與課程建設中創建好的標題欄進行關聯方可在課程主頁顯示。課程作業和公告信息也可以在此模塊的課程通知中進行編輯,編輯好的內容會自動同步到課程主頁中。在任課教師管理中主講老師可以添加本門課程助教老師,并對教師權限進行設置;在選課管理中可以進行單個學生或者班級添加并設置分組,在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權限管理中可以進行學生訪問及編輯設置。教師可登錄自己的賬號,在學生學習統計中進行學習統計指標選擇,如登陸次數、進入課程次數、課程討論區發表話題次數及在線時長等指標,在成績管理中根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自定義成績計算規則,計算各學生網上學習成績。
2.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模塊是電子教材、微視頻、軟件等資源的儲存區。任課老師可以在此模塊中自定義文件夾,將課程相關資料上傳到相應文件夾。該模塊下的所有資料需與課程建設中創建好的標題欄進行關聯設置后,才能在課程主頁顯示。
3.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模塊是組建在線測試題目、創建播客單元、收發作業、布置討論答疑話題的區域。在線測試可從上傳的試題庫或試卷庫進行組合,播客單元可將上傳的視頻、音頻及討論區話題等進行組合,在線測試和播客單元都必須通過課程建設模塊進行內容關聯才可以在課程主頁顯示。收發作業可直接在課程作業中發布,任課老師不僅可以發布作業信息給指定學生或班級,還可以進行在線批閱和按作業難度設置比重讓系統打分。在討論答疑中任課老師可以設定常見問題,避免重復回答類似問題,學生還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寫下隨堂建議和教學筆記,方便任課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問題及時更新討論區話題。
4.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模塊是連接教師端和學生端的橋梁。在課程管理、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中設置好的內容,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在課程建設中進行內容關聯才可以呈現在課程主頁上。任課老師可以在課程建設中搭設自己需要的框架,包括課程主頁中的各級欄目標題,各標題下需要呈現的內容。
5.課程預覽
課程預覽是教師端網絡平臺最終呈現給訪問用戶的課程主頁,學生可以在該界面中進行課程在線學習、能力測試、討論互動和資源下載,本課程主頁內容見圖3-1-圖3-5所示。任課老師可以通過課程建設的搭設來確定給訪問用戶學習的內容及呈現的方式,同時還可以進入課程預覽來檢驗自己搭建的課程主頁是否滿足要求。


混合教學是教育界的一種改革性的新型教學模式,它汲取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和長處,并迎合了現代數碼信息時代的發展方向,在全國中高等院校展開了學習和探索。基于慕課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本校實現混合教學的關鍵橋梁,雖然僅僅是一個起步,但是已經讓我們受益匪淺。教師可以利用有限的傳統課堂時間針對學習自學情況講授知識,批改作業和平時成績可以通過教學平臺完成,減少了教學工作負擔。學生可以在線下學習之前,完成基礎知識的掌握,帶著問題來到課堂,既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實現混合教學的道路雖然艱辛,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對于教育界的未來絕對是一次改革性的進步。
[1]劉曉晶.慕課時代將推進我國高職教學改革[EB/OL].2013-12-12.
[2]和添錦.混合式教學網絡教學平臺需求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7(1):126-127.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4]盧川英.基于慕課的網絡互聯課程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工程,2016,19(1):11-13.
趙志強(1990-),男,山西方山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工程;宋芳(1969-),廣西桂林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李春玲(1974-),廣西富川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高級工程師。
G434;G
A
1006-0049-(2017)10-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