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榮兵
摘要:指出了高職院校水力學實驗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為適應社會對創新人才的需求,實行開放式水力學實驗教學與管理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分析了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總結、探討了開放式水力學實驗教學改革過程、開放教學內容、開放過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所實施的具體改革措施。
關鍵詞:水力學實驗;教學改革;開放式;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76-02
1 改革的背景與要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擴大,一些成功的經驗不斷在改革先行地區取得,教育改革越來越成為老百姓非常關注的大事。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化,素質教育不斷在完善。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水力學實驗》,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常出現一些問題,迫使實驗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水力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水力學實驗是水力學知識的基礎。從水力學教學方面看,水力學實驗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掌握規律、突破難點,而且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模擬平臺,對引導學生發展特長、拓展思維、培養動手和創新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這是因為:其一,高職《水力學》是為專業課《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術》等課程打基礎,深入地學習與掌握水的力學知識,對本專業的學生的重要性而言是不言而喻的。而《水力學實驗》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學生掌握該實驗后,大大加深對《水力學》知識的理解,而突破難點。其二,《水力學》課程有近50%的內容,其知識是直接應用于實際工程中的。比如:溢流壩面平面和曲面的設計、消力池的設計等,在實際工程設計中,被直接應用。而《水力學實驗》則是完成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的模擬的一個重要平臺,其作用是不容輕視的。
2 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高職院校《水力學實驗》課的教學現狀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形式為,教學采用學生集中上課,限時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老師指導。課后限時完成實驗報告。期末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的單一考核方式。
這種封閉式教學與管理總體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學生學習很被動(這也是傳統教學的一大弊端),因而不愿主動參與,積極性低;②因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做實驗一組多人,導致真正有機會動手的同學比例小;③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實驗報告的效果較差。
原因分析如下。
(1)因我國教育傳統上采用應試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畢業考試一考定結論的單一的入學評定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從小學到大學,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評定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現象普遍存在。學生負擔過重等造成學生的較嚴重的厭學心理。為考試而學習,為入好學校而學習,為了生存為了就業容易而選擇專業等,唯獨沒有根據自己的稟性、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學習,而選專業。在學習上,學生很被動,個性的靈性(興趣愛好)被嚴重的抑制,當學生的努力和個人的興趣愛好沒有結合的學習質量是大打折扣的,也可以說是教育的失敗,學生的悲哀。同時也是大大降低了成才率。這是學生厭學,學習被動的根本原因。
(2)因條件的限制,實驗儀器規模較小,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動手鍛煉機會,學生的能力的鍛煉受到很大的制約,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鍛煉也受影響。
可見,這種教學的實驗效果的弊端越來越突出。
3 教學和管理方法的模式改革
筆者認為,高職《水力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在符合《綱要》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條件,打破沉悶、被動的教學舊框架,重新營造一個較自由、寬松的環境和活躍的學習氛圍,改變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狀態,而成主動,由灌述,變積極主動汲取,以及培養其獨立思考、較強的動手和創造能力。
筆者結合高職辦學特點和條件,針對弊端,提出了一種教學與管理模式:高職特色的開放式實驗教學與管理模式。
這種模式為:打破集中、定時傳統的封閉教學與管理方式,實行全面開放式教學與管理。所謂全面開放式,即讓學生在本學期內,個人與實驗室指導老師預約,在這個時期內,自己選定時間,個人來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如果有疑問,可以向實驗指導老師請教。力求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實驗全過程。實驗的內容由任課老師提前在課堂上集中授課(主要講解實驗原理,具體步驟自學)。在一周內完成試驗成果整理任務。這就將不該有的束縛降到最低,將會得到更好的效果。現在教育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自由度太小,一旦其獲得較大的自由度,在必要的正確的引導下,其主動性會大大增加。
考核方式:改變以往傳統考核方式,采取撰寫一篇實驗論文方式。論文的內容包括:學生對《水力學實驗》中所做過的所有實驗的一個總體理解,融匯到《水力學》教材中的認識,知識層面的心得體會,以及對實驗的建議。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及創造能力。
這就使得學生個人有了較大的時間空間來自由選擇。在較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做實驗的被動性。同時基本上實現了充分的實驗動手機會。可以說這種方式在較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前的幾個關鍵問題。
這種實驗教學模式也不是十分完善的,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試教育,沒有根本改變,學生仍處于這樣的大環境之中,其學習主動性還有較大的局限性。教育的改革需要多方面共同進行到一定的程度,才會取得高質量的教育。
4 改革帶來的幾點思考
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的狀況,筆者認為,我國的教育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取締“單一的一份試卷考試分數論人才”的應試教育制度,采用多元評定成績的方式,比如大部分課程的期末考試改為撰寫課程論文,平時成績占一定比重等多方面綜合評價學生。小考(小學畢業考試)、中考、高考更要有較大改變,實行多元多方面評價學生。這也是改變過去只注重智力,不注重能力的教育方式。
(2)減少學生學習負擔。雖在教育部三令五申給小學生減負政策下,小學學生的負擔過重仍然是一個普遍現象。只有適當地減輕學生的負擔,適量的學習任務才不至于讓學生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應付課業和考試,疲于其中。中學和大學的同樣需要一定程度的減負。
(3)從入學一開始,就充分尊重、重視學生個體的興趣愛好,應把它放在首位。小學至中學的課程安排,都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中心,其他課程為輔的安排方式。高中仍不分科。進入大學后,學生以興趣愛好選擇專業。在修專業的同時,也學習人文課程,但其也應是必修課程。人文課程約占25%的比例。
還學生一個活躍寬松的、充滿樂趣一個學習環境。讓學生充分擁有學習自由,充分發揮個人天賦,充分尊重學生個人興趣愛好,適當減負,使學生樂于學習,對學習充滿興趣,讓學習是一種享受,這才能真正地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符合教育的客觀規律。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北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2010.
[2]劉純義,熊宜福.水力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