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西西
摘要:在當下的教學環境中,為了使課堂內容更加有趣,同時也為了推進新課改教學的發展與進步,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適時的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它不僅能幫助學生豐富生物學習內容,同時還會對老師的教學手段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豐富。
關鍵詞:同課異構;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同課異構,簡單分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老師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讓不同的老師執教同一課題,展示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做出不同的學習指導,進而為學生展示不同的教學理念板,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教材進行全面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多元的了解,進而豐富自己的生物學習方法。
一、創設各異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在哪一門學科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老師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這一點,在生物課堂的教學中也不例外。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多是根據理論內容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生物從實質上將,學習內容更加的偏向于理科類的學問,如果只是單純的讓學生進行背誦記憶,那么學習質量自然難以保障。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不妨根據教材內容,合理的進行情境的創設,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同課異構的課堂上,引導他們主動的深入到教材內容的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的一生》這個章節的內容時,老師不妨利用情境導入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日常的觀察活動,從個人角度,來對被子植物的生長內容進行簡單的概括,可能有些學生,對于植物生長中出現的一些較為專業的名詞不是很了解,像“胚珠”、“胚囊”、“胚”、“胚乳”等,但是學生在對自己肉眼觀察到的內容進行描述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進行詳細內容的補充,種子的發育,其實是和哪種激素的作用有關,葉片的變化過程,主要由哪幾個細部結構在發揮著作用等等。學生描述的過程是大家常見的內容,而老師所補充的內容則是從專業知識的角度出發,幫助學生理清學習中的重點內容。而另一名老師在教學中,則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放映技術,將肉眼觀察到的內容,和專業知識結合起來,直觀形象的呈現在大家面前。在情境教學中,同課異構的教學特點,可以幫助學生從單一到多元的了解教學內容,豐富自學習內容。
二、采用學生評分的機制,優化老師的教學過程
傳統的生物課堂,多是由老師展開教學,學生進行聽講的模式進行的,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今天,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在課堂上建立相應的主觀意識。在生物“同課異構”的教學課堂上,不妨改變為老師授課,學生打分的教學模式。由于同一內容,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老師來進行講解,所以,為了幫助老師優化各自的教學手段,學生可以在授課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來幫助老師進行內容評點。
例如,在教授《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不妨就鼓勵學生對“同課異構”的課堂,采用評分的形式,來幫助老師優化教學過程。評分標準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中能否吸引學生注意力,講解過程對于一些生活化的知識有沒有進行拓展,總結過程是否結合學生的學習問題來展開等等。例如,老師在講解中會借助模型來演示“血液循環系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整個演示過程的感受,對老師的表達方法、演示手段進行打分;在課前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總結一些重點問題,像“在人體內,運輸物質的管道是什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器官是什么”等內容,上交到老師手中,然后根據老師對這些疑難問題的講解情況,進行綜合性的點評,像有沒有援引出一些相關的理論概念,有沒有結合實際的例題進行講解了等等。當然,點評的依據多種多樣,只要是能讓老師認識教學中的實際效果,幫助他們進行改良,都可以運用到“同課異構”的課堂上來。
三、根據不同的學習過程,作業布置采用自助式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課堂上,老師難以回避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學習能力上存在的差異,這一點束縛著老師在“同課異構”課堂上的教學,但同時也督促他們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法。由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上存在著差距,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那么很可能會出現一些學生覺得題目簡單,而使自己的學習態度出現松懈;而另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內容難度過大,而出現厭煩消極的學習情緒。“同課異構”的課堂環境,又是多名老師針對同一個課題進行教學的,所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就更難把握。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不妨采用自助式的方法,結合學生的意見,進行合理的布置。
老師不妨根據教學內容,建立一個小題庫。在每道題前面,標明①②③三種不同的編號:①類題主要針對的是優等生,側重于綜合拓展的應用類作業,目的在于讓學生將課程中的知識綜合起來解決難題,以此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②類題主要針對中等生,側重于在基礎知識的內容上進行提升,以此來訓練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③類題主要針對學困生,內容多是簡單的模仿作業,這樣在幫助學生打牢學習基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回顧。根據這樣的內容,老師在初中生物“同課異構”的課堂上,幫助學生合理的進行作業內容的選擇,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同時也要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橫向拓展,進一步了解生物這門學科的實質意義。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老師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反饋,適時的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讓“同課異構”的課堂教學內容靈活起來,幫助學生多元的看待知識難點,爭取能切實的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潘永義. 規范實驗,同課異構——談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9:17-18.
[2] 周藝珍,溫巧榮. 在“同課異構”中探析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導入[J]. 考試周刊,2016,8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