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各個國家開始了文化大融合,出現了文化多元化。世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多元化,音樂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深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音樂教育有傳播傳承文化的價值,所以,在音樂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實現音樂教育內容的多元化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國,高校音樂課程教育內容的多元化不僅適應了多元文化背景,使學生了解領略不同文化,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也體現了高校音樂教育的要求。本文論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和音樂文化多元化教育的形成,分析了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內容多元化趨勢,力求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推動高校音樂教育的適應和發展。
關鍵詞:多元;音樂文化;音樂教育
一、多元化教育和音樂文化多元化教育的形成
多元化教育興起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當時的少數民族要求受教者公平、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機會而提出來的教育理念。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隨著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全球化的經濟必然帶來全球化的文化。人們已經注意到,隨著經濟生活的一體化進程加快,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成為未來音樂教育發展的主流方向,多元文化中的“多元”二字,應理解為文化的多重風格、多種形式、多種樣式、多種內涵、多種表現方式等【1】。
在當前的世界大背景下,音樂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深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世界民族文化的多元化,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多元化。同時,多元化的音樂教育也成為各國音樂教育領域中的發展趨勢。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把多元文化的世界音樂教育寫入《音樂教育國家標準》,我國的《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提到音樂課的課程價值是文化傳承價值。把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到在音樂教育的理念中,可以利用音樂傳承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社會形態中不可能只存在單一的文化,文化之間的相互承認和尊重是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礎,多元文化教育包含對自我文化的認同,也包含對異文化的承認和尊重。【2】音樂教育應該加強多元音樂文化教育,這對高校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產生了很大影響。
二、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發展趨勢
(一)音樂教育內容多元化
音樂教育內容表現在動作、樂器和語言三個方面。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高校應該把音樂教育置于全球多元主義的范疇中,跟上多元音樂文化發展的腳步,發展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其得到傳承和發展。這種形式的音樂教育內容包含了自我民族的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對于增進各個地域、民族文化的理解,化解民族沖突有很大作用。長期以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受歐美音樂和其他國家音樂、意識形態的影響,形成了“西方音樂一體化”的理念,在音樂課程設置上多以歐洲音樂課程設置為核心,課程體系對傳統音樂教育重視不夠。在這種形勢下,我國高校音樂教育應注意構建以傳統音樂教育為主,世界音樂教育為輔的多元化音樂教育課程體系。
我們說民族與文化密不可分,在音樂上也是如此。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組成了世界音樂文化,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材料來使學生學習和理解不同國家、民族的音樂文化。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使不同的民族音樂文化在內容上表現出多元化特點,樂器和語言也不盡相同。
(二)音樂教育形式多元化
多元化音樂教育內容的多元化使音樂教育的形式也變得多元化。區別于傳統教育形式,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形式不能簡單只依靠課堂教學,更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創新教育環節,全方位、多角度的開展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保證不同民族的學生都能獲得平等的音樂教育機會。
我國高校傳統音樂教育形式上多以“教師-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理論知識,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去琴房練習。區別于這一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樂教育形式也應該多元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化教學模式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實現了教學內容的資源共享,互聯網上的音樂教學視頻更是在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的同時,實現了教育機會平等化。
(三)教育方式細分化和小眾化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的音樂教育方式將呈現細分化和小眾化特點。這是因為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意味著教學內容多、教學內容雜,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音樂學習者對小眾化音樂學習內容的需求,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民間音樂,有的學生喜歡文人音樂,還有的學生喜歡宗教音樂等等。因此,學校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就需要對課程細化,滿足學生對小眾化音樂學習的需求,注意培養專業性人才。
三、高校音樂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音樂教師文化素質培養
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實施人。音樂教師是學習者在學習音樂知識道路上的傳道受業解惑者,音樂教師的個人文化素質直接影影響了他的教學效果。音樂實質上是抽象的藝術,它無法像美術、表演那樣可以有實物觀看,教師在傳授音樂知識的過程中受自身的知識、理解水平和感情等因素影響,會加入自己的個人色彩。在多元音樂文化背景下,教師首先應認同并支持多元化音樂教育理念,注重對多元音樂文化理論知識的學習,增加對演奏樂器和音樂本體的掌握,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的同時,探索并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教學方法,用多元化的手段進行音樂教學。
(二)進行教學評價
進行教學評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反饋教育成果的手段。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我們在進行多元音樂文化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對這些地方加以改進;當然也要對我們在教學評價中發現的好的成果,加以肯定并推廣。評價的內容可以包括教師、學生、教材等。對于教師方面,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發現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就可以針對性地組織教師探討新的、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案設計,對組織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在學生方面,通過學生對學習效果的反饋,對學習狀況的評價,也可以用來評價教師工作成果,指導我們進行教學方法和方式的改革;通過學生和教師的評價,可以反饋教材的質量和知識結構是否合適。
近年來,多元音樂文化教育愈來愈被關注,加強多元音樂文化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多元化音樂文化的審美,是世界多元文化發展和傳承的趨勢。音樂教育內容中動作、樂器和語言等的不同造就了多元音樂文化。學習音樂就是學習音樂本身,體會音樂學習中的樂趣,豐富的音樂文化,不僅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也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參考文獻:
[1]陳國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本土音樂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2012年06期
[2]張斐;論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內容多元化的趨勢[D];天津音樂學院;2007年
[3]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展[J];音樂大觀;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