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細華
【摘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學生對待作業的態度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福和快樂、苦惱和辛勞。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談一談新課程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策略
面對全社會一致呼吁為學生減負的大環境,許多教師都在苦苦求索減輕學生負擔、增強實效的途徑。如何才能“減負”不“減質”,實現“減負”與“增效”的有機統一,許多教師不約而同地將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業設計”。我在教學中針對“優化作業設計,提高教學效率”進行了嘗試。
一、加強實踐,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
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學如果脫離實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就談不上讓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了。
為此,數學作業設計倡導實踐性,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
例如,教學“認識千克和克”后,可以讓學生調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個雞蛋、一袋大米、一臺電視機,等等;教學“認識時間”后,可以讓學生在星期日記錄整點時的活動;教學“統計”后,可以讓學生統計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車輛通行的情況,為交通局制定車輛分流方案提供參考……
這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設計,引導學生從小課堂走向大社會,給學生以更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學生將不僅僅是學到了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觀察、分析、合作、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能力。
二、立體整合,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
新課標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強調課程與課程之間的整合。數學學科本身與其他學科就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因此,數學作業的設計也應該注意整合性。
例如,教學“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整合性作業:出示古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色。”問題:①哪一個字出現的次數最多?②“春”字一共出現幾次?③“春”字出現的次數占全詩總字數的幾分之幾?④找一首詩,某一個字出現的次數至少占全詩總字數的1/5。
這樣似數學非數學的作業,新穎獨特,既讓學生品味了中國語言文字的美,又拓寬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視野,為學生構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體化的發展環境。
數學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體的而非抽象的,是廣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強數學作業設計的整合性,不能僅僅拘泥于一種方式,而要從立體的、多維度的角度把握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注重知識的重組和綜合運用,真正使數學作業成為學生益智、長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動。
三、發展學生思維,體現作業的開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那么將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進行大膽創新。
例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后,可以布置類似的開放作業:六年級(1)班有48名同學,在讀書讀報活動中,班委決定每人購買一本價格為5元的書。而書店對于一次性購買50本及50本以上者給予打九折的優惠。根據以上信息,說說你的購書方案。學生在作業中提了多種購書方案:①學生個人單獨購買,全班共付5×48=240(元);②班級統一購買,并且購買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書多買2本,錢還少花15元;③多買的2本再按九折轉賣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④多買的2本再按原價轉賣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學生從中發現后兩種方案比較合適,而且最后一種方案最為合算。
這樣開放化的數學作業,讓學生對所獲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并且從中發現最為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也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思考的快樂感和創新的成就感。
四、拓寬學習空間,體現作業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的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能用到數學,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數學教育資源。因而,如果作業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就能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拓展與延伸,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
例如,教學“利息”前,可以布置學生到銀行了解儲蓄的意義、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計算方法;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后,可以布置學生自行設計和制作洗衣機、彩電、電冰箱等家電的包裝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從中領悟創新設計的魅力和數學的美;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后,可以布置學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百分數材料,并把這些材料進行歸類、展覽……
這些生活化的數學作業,不僅鞏固了課堂里所學的知識,而且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他們的見識。
作業改革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教師們不僅要改變“題海戰術”、“齊頭并進”等傳統的作業布置觀念,更要優化設計一些實而活、精而新,從學生角度出發的作業,讓學生感受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同時,還要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的知識在課堂中掌握,技能在作業中體現,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