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林
摘要:數學是基礎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數學于小學生而言仍會較為抽象、難度較大。小學生其身心發展的特點,會直接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新課程改革為小學數學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如何將其具體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創新策略
新課程改革驅動下,小學數學教學擁有了鮮活的血液作為發展的原動力。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小學數學重新審視教與學、師與生、學生與教材的關系,反思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演變。在自我剖析中小學數學教學貫徹“生為教學之本”的理念,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創新設計。
同時還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技術靈活融入于教學中來,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更值得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學重于研究學生思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把握學生學習的特點與興趣點,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實現了個性化的教學。小學數學教學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在于學生在課堂處于被動地位,歸根結底在于教師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的地位與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學要徹底解決陳年之疾,要立足于新課程改革,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落實先進的理論、理念和模式,方能長足發展、煥然一新。
一、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
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初始階段,是正式系統接受學習數學的起點,會逐漸影響學生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和看法。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首要目的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積極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意識,會在心理上形成學習驅動力。學習內驅力,是學生發自內心自主學習的訴求,不帶外界強迫的意味和色彩,對學習更具有時效性。小學數學教學,尤其是中低段的數學學習更要著重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將其轉化為學習內驅力,讓學生從心底里熱愛數學、喜愛數學、主動去探究數學。
例如:學習《混合運算》這個單元時,聯系生活中家庭購物的經歷,把數學知識運用生活化的情境加以表現,“大米每袋50元,面粉一千克14元,餅干每盒4元,媽媽一共買了一袋大米、兩千克面粉、四盒餅干,請問花了多少錢”。學生在聽故事或者聯系自身經歷的同時,學習和掌握混合運算相關知識,能夠學會運用數學知識去計算生活中的日常開支。雖然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小學生理解上會有困難。但是經過教師改變形式,將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既易于學生的學習,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學以致用,深化理解。
二、數學教學氛圍的愉悅輕松
傳統的課堂教學有著嚴格的界限,為明顯區別上課與下課,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課堂紀律。學生在課堂中必須要遵循坐姿端正、閉嘴、不亂動等要求,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明顯感受到不自在、特別嚴肅和壓制。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時效短,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雖受外在的約束而服從于教學,但在學生的心理上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學生會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激情。此外,外在的要求,會扼殺小學生的的天性,制約其思維的發展和身心的健康。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生主體的關注,研究表明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一系列要求對小學生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改善小學數學的教學氛圍,也是小學數學改革的一大目標。
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營造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解放學生的天性,廢除不必要的要求,最大可能地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自由。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與學生平等交流,語言要活潑愉快、神色要和藹可親。讓學生不再畏懼教師,解除心理防線,在課堂教學中敢于思考、敢于發言。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交流、回答的機會,讓師生在交流中拉近彼此距離。此外,還可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小學生對游戲是不可抗拒的,在游戲活動中學生于無形中學習到了數學知識,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不需要教師反復強調、多次維持課堂秩序。
三、學生主體性的培養與發揮
學生主體性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力爭實現的目標,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更是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必要要求。教學最終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于教學各個環節、方面,關于學習興趣和教學氛圍都體現了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在教學模式方面更需要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如:以問促教,運用啟發性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此激疑激趣,進一步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談論,實現自主學習。
在學習《角的度量》時,學生在折紙游戲中去發現并測量角的度數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中,學生認識角、使用測量工具測量角的度數。學生收獲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是主體性作用得到發揮、獲得成就的喜悅。此外,分設學習小組,開展比賽,也是不錯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學就不同的學生和教學內容,可以靈活選擇多樣的教學模式。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教師更能積極創新,研究出獨特的教學模式。無論選擇哪種教學模式,都要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培養與發揮來展開教學。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
現代教育技術依托強大的科技發展而日新月異,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出強大的作用。多媒體,作為運用最廣的現代教育技術之一,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獨具的功效。無疑,自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為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極大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使數學知識得以更好的呈現給學生。新穎的課件,讓學生耳目一新,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數學教學更有側重點,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效果。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更加緊湊,運用多種技術擴大教學容量,延展視野,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更大的平臺。
當然,在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其對教學消極作用。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多樣化形式,能促進學生深化理解和掌握;也因小學生的注意力較差,若課件制作的太過復雜和豐富,反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多媒體課件要力求簡潔、樸素,不宜有太多的內容。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要做到有的放矢,當用則用。
綜上所述,筆者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嘗試,在研究新課程標準、理念以及學生、教材的基礎上,從學習興趣、課堂氛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多媒體教學的操作等方面探討。小學數學教學要想解決好傳統教學所遺留下來的問題,應當高舉新課程改革旗幟,堅定不移地走改革發展之路,才能確保小雪數學教學的方向是正確的,教學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