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承芳
內容摘要: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如何有效進行閱讀教學備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本文通過探討開展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閱讀教學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培養學生說話、識字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寫作的必備前提。可以說,閱讀能力不僅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學好各門學科的基礎。而小學生的閱讀主要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類。課內閱讀是基于課本,通過閱讀課文,獲取一定的信息,掌握一些修辭手法。課內閱讀的優點是有著教師的指導,能夠對文章進行較為透徹的理解,掌握生詞,缺點則是閱讀范圍較為固定,信息單一。課外閱讀則恰恰相反,課外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沒有教師的指導,同時文章里有著大量的生詞,需要學生自己解決,是對學生能力的綜合考驗,閱讀難度高了,獲取的信息自然也比課內閱讀要豐富,同時更加貼合學生的興趣。筆者認為,閱讀教學不應該將課內外閱讀割裂開來,而應該讓二者相互配合,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獲取信息的能力。
一、現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
在筆者看來,閱讀應該是一種學生從小就養成的習慣,這樣他們才能做到自發性的閱讀。然而,現實中小學生的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課內閱讀有著教師的督促,閱讀效果尚可,但是課外閱讀的情況則良莠不齊。曾經有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與西方同齡人相比,每年要少讀近十萬字。除此之外,學生的課外閱讀也大都不是自愿的,而是有著家長的督促或者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雖然能夠保證一定的閱讀量,但是這種壓迫式的閱讀只會造成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心底排斥閱讀,一旦他們年齡大了,沒有父母的束縛,很可能會拒絕閱讀,這也導致學生無法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的引導上,教師和家長也有很多不足,最為顯著的是沒有幫助學生選擇書籍,一味地讓他們閱讀四大名著或者外國名著,要知道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國書籍是初中必選讀物,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難度較大,這也導致學生在心底排斥閱讀。在筆者看來,教師應該著眼于課內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轉移到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甄選適合的書籍,促進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最終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二、從課內閱讀入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繼而形成習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閱讀時,容易受到情緒和興趣的左右,遇到喜歡的童話故事一類的文章就想看,而對一些科普類文章則缺乏一定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這種年齡特點既是教學優勢,也是教學難題。教師要學會投其所好,從學生的興趣著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激發起閱讀興趣,最終促進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語文課本的選文不是教師能決定的,總有學生喜歡的課文和不喜歡的文章,這就要求教師在現有的課文中深挖教學切入點,然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比如,某一次的閱讀課主體是紅色記憶,緬懷抗日英雄。雖然每一代人都在接受紅色記憶的洗禮,但是不能否認,學生對于這種閱讀主題興趣不高。為了勾起學生的興趣。筆者將課文《王二小》改編的電影播放給學生看,學生深深地受到二小的大無畏精神的感染,對抗日英雄肅然起敬,想要通過閱讀感受那段血色記憶,很自然地拿起筆者分發的閱讀素材進行閱讀。
三、幫助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材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筆者在前文已經提到,我們的學生在閱讀素材的選擇上沒有什么經驗,只是根據家長或者教師的要求進行閱讀,閱讀素材一旦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就會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下降,甚至是產生抵觸閱讀的情緒。因此,教師要對班級中的學生進行一定的調查,包括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等,然后結合學生的特點,給學生推薦書籍。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專門挑一堂課,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難度不大,同時意義深刻的文章,來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素材的甄選。當然,課外閱讀也不能一直停留在較為簡單的文章上,教師在選擇素材時,應該逐步加深深度,拓寬選材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教師在給學生選擇了較大難度的文章后,不能對其置之不問,那樣的話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受到極大的打擊。教師應該同學生一同閱讀,適當的給予學生指導,從而降低學生閱讀的難度。指導并不是將信息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提問來進行,一方面,教師的問題逐步加深,指明了文章的脈絡,另一方面,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閱讀更具有針對性,能夠提高閱讀效果。比如,在筆者看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文對學生較為的晦澀,表面上看僅僅是描寫游人觀察蒙娜麗莎時的心理活動,其實是暗諷當時社會的黑暗,學生很難體會到深層次的含義。因此,筆者給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文中的“我”為何看到蒙娜麗莎深邃的眼眸會感受到一陣陣陰冷?....通過一些指示性的問題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幫助,促進他們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四、結語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是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體現。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時刻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置于首位。當然,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還有很多,不同學生因為自身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教師還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個體量身定做合適的閱讀方案,這樣,才會真正使閱讀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從而使閱讀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祖正.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S1:111-113
[2]劉秀華.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24:45-46
[3]白美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方法[J].青年文學家,2013,13:50-50
[4]李誠.淺談小學語文中有效的課內外閱讀方法[J].語文學刊,2011,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