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國
摘 要: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初中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特點,創新教學理念,講究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新課標;文言文;教學策略
中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文言文作品,是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的珍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精華,閃爍著古代作家思想與智慧的光芒。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們的偉大精神與高尚情操,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學生通過閱讀背誦一些優秀的文言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養,增加文化底蘊,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養美好品質。然而目前中學文言文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普遍感到難教,學生普遍感到難學,從而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影響了文言文教學的效果。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進行探討。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以故事傳說導入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出師表》為例,教學時我就從“三顧茅廬”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紹當時蜀國的處境和諸葛亮為完成劉備統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種種努力,在學生心中樹立諸葛亮的高大形象。當介紹到因為后主昏庸無能,不思進取,蜀國的大小事務全靠諸葛亮操持時,學生都禁不住贊嘆諸葛亮對劉備父子的忠心,也為出師提出了質疑。學生在了解歷史背景及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對《出師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就會簡單快捷得多,在學習背誦《出師表》時會感到親切許多。
(二)以成語、名句導入課文。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一鼓作氣”等。課前可詢問學生是否知道這些成語的本義、引申義及出處,增強學習《醉翁亭記》、《曹劌論戰》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的成語如:溫故知新、愚公移山、因勢利導等,正是這些有生命的詞語能有效地鼓舞學生求知的熱情。
(三)借助多媒體導入。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學,我們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其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如在教學《山市》這篇課文時,我先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幅海市蜃樓的圖片,然后提問:你見過這樣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嗎?(學生自由發言)再由教師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帶或沙漠地區,經??梢钥匆娫诳罩谢虻孛嬉韵掠羞h處事物的影像,古人無法解釋,誤認為是大蛤蜊吐氣形成的。因此就稱為“海市”或“海市蜃樓”。這種現象,有時人們在山區也可以看到,人們就稱之為“山市”(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這篇課文。
二、重視積累,夯實基礎
學習文言文應重視積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累積的過程。因此,教學文言文要讓學生能夠學會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工具書,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要重視方法指導。同時應該指導學生背誦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語言的積累。就掌握一篇課文而言,可引導學生分類整理主要字音、重點詞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蘊涵的成語、難句翻譯等,無須面面俱到,但求落到實處。就整個初中文言文學習而言,一詞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教師應引導學生回憶、聯系、比較,對其意義、用法進行歸納、整理,探尋規律。詞類活用也較為常見,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表格或分類卡來進行細化,對其中一些特殊的用法像“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應重點關注。對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也應進行必要的分類整理。教師要敢于突破應試教育影響的束縛,著眼于學生自我持續學習能力的提高,從點抓起,由淺入深地夯實中學生的文言文基礎。
三、強化訓練,提升能力
入選初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目,都是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古人留給今人的文明成果。作為現代人,必須“吸取其精華”,擔負起傳承古代文明的重任,為創造新的文明打下基礎。教學文言文,就是為了培養閱讀能力,更好地享用古代文明成果?!皻v來選入教材的文言文,絕大多數是文學作品,或者是因具有文學性而入選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古詩文閱讀能力,還要輔以適當的訓練,把學生主動學習同教師重點指導訓練結合起來,可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只講不練”是沒有實效的,只有通過適當的訓練,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夠得到鞏固。如古詩詞的閱讀賞析,教師先教給學生賞析的步驟與方法,然后再輔以具體的訓練。要精心選擇訓練材料,并合理設計訓練內容,要遵循先易后難、先主后次的訓練原則,有計劃、有步驟的由課內向課外延伸,達到知識的遷移,從而提升古詩文的閱讀能力。
四、鞏固復習,融會貫通
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實詞、虛詞,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現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的用法進行歸類總結,逐漸使知識系統化,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讓學生養成摘錄的習慣,把一些名句、重點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強記憶,學以致用。能力的提高還有賴于遷移的訓練。遷移時注意選擇一些與課文難度相當的,內容聯系緊密的,主題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教師在教學《送東陽馬生序》時,以《王冕求學》作為遷移材料,進行比較學習,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刻苦求學的重要性。這樣既鞏固了文言知識,同時又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完成“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文言文博大精深。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只要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文言文教學必將煥發出它的真風采,文言文教學就一定能夠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