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課堂導入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課堂教學中的導入猶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強烈的感染,又像是打開殿堂的大門,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藝術
導入常常運用于一節課的起始和一個問題的開頭,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提高整個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好的課堂教學導入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師生雙方輕松而愉快。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自己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導入的方法。
一、詩歌導入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小學生對于某些現代詩歌的理解很難深入到位。當教師教學詩歌時,必須用相對符合詩歌情境的語言予以導入,或者將已學過的詩歌作為導入,既能讓學生對已學詩歌進行回憶溫習,又能引導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盡快入境。例如在四年級上第五單元《小草之歌》一課學習時,筆者就借用了二年級下第一單元《春天在哪里》作為課堂導入。在開始時,筆者首先鼓勵學生把所學過或積累的關于春天的詩句寫到黑板上,又讓學生回憶《春天在哪里》詩歌的內容進行吟誦。之后導入:“同學們,我們看到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小草,嫩嫩的小草是春天的象征,那么小草還有沒有其他的色彩,是否能代表其他的季節呢?”學生們通過對現有詩歌資源的積淀與選擇,對已學詩歌的回憶,理解了春天與春草之間的聯系,也在所營造情境中培植起學習的欲望,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
二、故事導入激發濃厚學習興趣
小學生依然處于感性認識中,其對于新鮮的事物總保持好奇心,且愛聽音樂聽故事。教師在導入階段進行設計時,須抓住學生特點,以故事導入幫助學生建立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六年級上第一單元第3課《賣火柴的小女孩兒》導入設計上,筆者就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并將此落實為一段文字,放在上課開始時讓學生預先朗讀——“冬天的夜晚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地下著,街上人寥寥無幾。這時,一個身形單薄、光頭赤腳的女孩走在大街上。一整天了,沒有一個人向她買過火柴,她身上單薄的沒有一分錢。她又餓又冷,雪花散落在金黃的長發上,她無心理會……”當學生繪聲繪色地講完這些故事時,學生們都為之一動,且都要詢問其結局如何。這時,筆者提示道,“同學們,我們可以從今天所要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獲得答案”。學生們都饒有興趣地投入到課文的整體感知中,且課堂效果十分不錯。可以看到,學生們對于形象生動、富于想像力的情節都保持著極大的興趣。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類似的故事作為導入部分內容,引導學生迅速走進故事品味文本。
三、設置懸念導入培養學生思維
根據學生愛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造矛盾,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課堂教學導入時,利用巧妙設問造成懸念,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設置了這樣的懸念:《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和孫權各據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攻打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抗曹,劉備派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助戰,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諸葛亮是怎樣對待的呢?最后的結果怎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四、多媒體導入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正在走進農村學校的課堂,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多功能性、大容量,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過程的優化,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恰當選擇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體會到親身參與的樂趣。例如在講五年級上第四單元《月下槳聲》一文時,筆者就嘗試引進《月光曲》作為引子導入教學,讓學生們能夠真切感受到月光下的恬靜與淡雅,在優美意境中走入文本。而在五年級上第五單元《唐玄奘西行取經》一課導入部分,又著眼于動畫片《孫悟空》《西游記》1984版的主題曲,并在多媒體上播放孫悟空從石頭崩裂中現身的情景,學生們頓時被深深吸引住。此后,筆者順勢導入:“西游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也知道這些徒弟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跋涉千難萬險到西方取經的唐玄奘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么這個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是怎樣的精神讓他最終取得真經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唐玄奘西行取經》”。可以說,新式媒介的應用,讓語文課更為生動有趣。語文教師也擁有了更多的教法選擇,但需注意運用要適宜,要有度。
五、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
老師在導入新課時,運用質疑問難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例如教學《你們想錯了》的導入:“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學生紛紛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你們指誰?”“為什么說你們想錯了?”“錯在哪里?”……這一系列的問題也是課文的重點難點,接著我小結道:“這些也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解決的問題。”帶問題學習新課文,有目的性,針對性,往往能讓學生自己抓住課文的重點。
導入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論用何種形式和方法導入新課都是為了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我們要在瞄準教材重難點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使導入這個教學的“第一錘”,就敲在學生心靈上,迸發出迷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