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濤
摘 要: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各種新問題與新矛盾相繼凸顯出來,其中最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明顯成兩極分化,而后進生占的比例較大,特別是從七年級升到八年級后,表現尤為明顯。如何才能減弱兩極分化。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要利用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造成積極思維的課堂氣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課堂;情境;數學教學;教學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利用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造成積極思維的課堂氣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
(一)把好數學興趣關。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币虼?,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輕松、愉悅、主動、有效地學習,關鍵是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需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造成積極思維的課堂氣氛,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穩定的興趣能使學生認識過程的活動積極化,能使觀察更加敏銳,記憶更加牢固,想像力更加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得到加強,智力活動的效能大大提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有了學習數學的欲望和好奇心,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把做數學練習當作游戲,學生學習起來就格外用心,使學生從“厭學”“不學”數學到“樂學”“想學”數學。
(二)把好數學關。數學語言分為三類: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教師要有準確的數學語言,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要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的語言要準確、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在備課時,要把語言的準確性作為備課的一個內容,做到語言準確、精練、簡潔。思路要清楚。敘述要有條不紊。精心設計的、閃耀著智慧火花的教師語言,能把模糊的事理講清楚,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講生動,能把靜態的現象講活起來,啟發學生去追問、去探索,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三)把好數學概念關。中學數學教材十分重視知識敘述的嚴謹性、強調順序,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概念是數學的基本元素,掌握好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學生注重掌握概念的核心意義,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許多錯誤常常與“概念不清”有關。只有把概念講明白,使學生容易理解,能表達、會應用,可采取“欲進則退”的策略,先把概念講授的起點退到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中,由此引導學生逐步抽象概括,使學生看到活生生的概念形成過程從而掌握概念。
(四)把好儲備數學模型關。解數學題時涉及的“模型”,也就是在解一類題時共通的方法和題目的形式,教學生不斷做作業和輔導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見識更加廣泛,使腦子里的模型更加豐富。當在看到題時,如果能感覺到這個題目以前好像做過的,那時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我現在也可以這樣做,就說明學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運用腦子里的數學模型了。還有一類模型屬于“容易錯誤的模型”。一道題目做錯了,教學生立即反思,這個題錯在哪?為什么會錯?正確的解法是什么?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如果有,這些方法我都掌握了嗎?這樣反思不會耽誤多長時間,但從此以后,你就把這種容易錯誤的模型記下來,你就可以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二、改進數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探索最佳教學途徑
(一)更新觀念。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F代教育思想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二者是既對立又統一相互制約的關系。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要以教師為主導,就是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啟發、點撥、引導、講解、提問、評點、分析、概括、歸納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給讀書、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學的能力與習慣。轉變只注重教學生學會的舊觀念,樹立教學生會學、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的新思想。
(二)改進教學模式。好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而且能減少教師的勞動付出和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學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質量的提高。素質教育強調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尊重學生的潛能和創造性教學以教師的“導”為前提,以學生的“演”為主體,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獨立思考和相互討論,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教師應主動了解和學習各種關于課程改革的理論,在繼承和發展的結合上推動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使教學模式實現多元化。
(三)創設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教學。再好的預設如果沒有具體的實施,也是一張白紙。設計得再完美的構想,也是“固化”的、一堆“死”的符號型的東西。如何使這種預設化為載體的書面構想“鮮活”起來,與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關,使其成為師生生命力動態生成的媒介,是我們的最高追求與終極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真正融入動態的課堂中。
總之,動態生成式課堂教學,是積極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學生內在生命活動成長、發展的需要,也是教師生命活動、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需要,是新課標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貫徹實施的一種教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