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棟
摘 要:精美的視頻配上悅耳的音樂,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并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微課”豐富了我們以往的課堂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逐步普及與發展為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方式,網絡技術對其內容的編排、教學流程以及師生互動方式都進行了優化與重構,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基礎性教學結構,帶來了新的教與學的方式。微課的迅速崛起及飛速發展,獲得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微課是指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設計的、以微視頻為核心,具有相對完整知識結構的學習資源。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就小學數學“微課化”的需求和小學數學微課化的設計原則兩個方面做一簡單的介紹。
一、小學數學“微課化”的需求
(一)小學數學內容需要“微課化”。對小學生而言,數學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抽象、枯燥、無味,不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小學數學教材結構清晰、邏輯性很強、各個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所以我們可以對此進行一個個的微課分割,將一個章節的內容分成若干小節,形成一個系列。學生既可以循序漸進從頭開始學,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某一節的學習,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微課化”。通過將數學內容“微課化”,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從復習的角度來看,很多同學課堂中沒有聽明白老師的講解,課后也沒有得到相應的輔導,長此以往,不懂的知識點越積越多,成績會直線下降,但是通過微課,學生們可以自行選擇不同類型的內容,來滿足自身的需求。
二、小學數學微課的設計原則
(一)時間上:微原則。微課區別于其他網絡課程及傳統課堂,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微”,所以課程時間一定要短。腦科學研究者認為,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10分鐘,對于小學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更是短暫,因此,我們在設計微課視頻的時候一定要把長度控制在10分鐘以內。
(二)內容上:完整性、實用性、趣味性、系統性原則
1.完整性。如果是提供給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使用的微課,那么必須確保它的兩方面的完整性:一是整個微視頻必須是完整的,包括片頭(介紹目標)、內容的詳細闡述以及最后的總結,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更加明確自己需要學習什么;二是除了微視頻之外,還要提供相應的紙質版或線上習題練習,這樣的微課資源才是完整的。如果教師設計的是課堂上使用的微課,同樣也是需要確保它的完整性,哪怕是截取某個視頻的片段,也是要保證這個片段是完整的,這樣的聽課效果會更好。但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省略上述的片頭和片尾,因為這個部分可以由教師當場介紹。
2.實用性。數學源自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對于小學數學課程而言,實用性顯得更加重要,教師在設計每一節微課的時候,不論是概念的闡述,還是習題講解,都要創設實際情境,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小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后,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趣味性。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而成功的體驗會使其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么生動、有趣、富有魅力,強調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學生通過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時,通常沒有老師的監督和管理,更容易出現一旦沒有興趣就關閉不學的現象。因此,在其微課的設計中,要充分融入趣味性元素。
4.系統性。上述三個原則主要是針對單節微課的設計而言,而我們設計小學數學微課時,還要注意它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將一個個獨立的微課根據單元、年段匯總,最后再綜合為小學階段的微課資源,每一個微課之間既相互聯系又保持獨立,便于小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學生既可以循序漸進進行系列學習,又可以按需選擇某一節的內容。
(三)應用交流上:開放性原則。由于微課具有容量小、便于網絡傳輸的特點,在應用交流上我們有條件實現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這樣既可使學生享受到名師的指點,實現教育公平化,又方便不同學校不同教師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取長補短。這里的開放性除了指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開放性外(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自由地獲取“微課資源”,并且自主選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進行學習),還指學習內容的開放性(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可以修改和補充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以及傳播方式的開放性(微課視頻的格式兼容性大,可以通過網絡傳播,也可以通過U盤等各種存儲介質、移動設備進行傳播)。
微課可以用故事、動畫片、足球賽等視頻的片段作導入,也可自制微課作為導入環節,主要用來創設情境、引出話題。課堂教學使用的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并不相同,因為課前使用的微課一般都是包括“提出問題”并“說明答案”,而這里強調的是創設問題情境,答案則可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探索,也可由教師講解,但不需要由微課來說明。如講解“小數點的意義”時,可用“小數點的悲劇”的短視頻作導入,使學生對小數點產生感性的認識。
課程中間可采取微課進行過程演示,如遇到幾何、空間圖形等相對較抽象的問題時,可制作微課來演示,學生更容易掌握;也可制作闖關練習,同時加入故事情節,如解救某個動畫片中受孩子喜歡的角色等形式,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開展競賽,活躍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在結尾部分,可利用微課進行總結,整理出知識框架,供學生復習;還可進行知識拓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