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莉
摘 要:小學英語課程是以素質教育為宗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態度和自信心的培養放在英語教學的首要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實施課程要求的傳授者,還應當是課程設計的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教師要充分研究教材,轉變教育觀念,以人為本,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熱情。
關鍵詞:培養;小學英語;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成功的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實踐的熱情,加強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成小學英語新課標準要求的任務,筆者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充分備課,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于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由該情境過渡到課本所展現的情境中。同時,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等,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二、創設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有著愛說愛鬧的孩子氣,他們無所顧忌,敢想、好動、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考,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們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的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學新單詞時,多采用實物、圖片等輔助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如在教授banana,orange,grapes等表示水果的單詞時,教師可以把食物帶進教室,這些水果的出現,會立即引起學生們的注意,這樣,實物與單詞對照著記憶,學生會記憶得又快又準。例如在教“big”這個單詞時,用實物教學很不現實,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頭憨厚的豬,這頭豬的出現會一下子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他們會對這頭豬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很輕松的學會這個單詞。
三、提升教育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前提與條件,又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建立師生情,讓學生在和諧交往中享受快樂。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英語素養的培養,它更是一種師生心靈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在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養的前提下,以真誠的愛心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對學生各方面負責、對學生的終生發展負責;教師還應把他們當成孩子去交往,允許他們犯錯誤,寬容他們反復地犯錯誤,相信并幫助他們在不斷地犯錯與糾錯中逐漸成長,走向成熟;教師更應把他們當成朋友去交往,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不拘時空,不拘形式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力求成為學生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一旦濃厚的師生情建立起來,學生就會真正欽佩、喜愛英語老師了,由“愛屋及烏”而導致的學習英語興趣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在教育實踐中屢見不鮮的事實。
四、改進教法,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生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興趣并不難,難在如何保持。小學生天生好動、好玩、注意力分散,不能長時間集中,因而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天地。游戲對小學生來講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課堂上穿插和英語教學相關的游戲,可以起到分散、降低難點,提高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小學生善于表現自己,好成功感意識強,他們希望有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要適時把握時機,保持學生興奮的學習興趣。
英語教師,首先要喜愛英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教師要用自己的感染力去感染學生發自內心的去學習英語,同學們只有樂于去學才能學好。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堅信,我一定能學好英語。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具有生長和進取的潛力。教育的目的是開發學生潛能,促進人的健全發展,在新理念下,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