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幼兒語言教學在豐富多樣的配合中相互配合使用,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面對一個發展完整的教育對象,所以,需要正確的教育觀念,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個人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風格等,完成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幼兒語言;教學策略;語言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強師生之間、同伴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對人親近、友愛的態度,教給必要的交往技能,學會和睦相處。”而要達成這一教學目標,主要的手段就是要努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因為要實現人與人之間和諧友好的交往,在這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語言,怎樣才能高效地培養并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呢?
一、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運用環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應當說,這些年來我們已從觀念上認同了這樣的提法但是,究竟什么是自由寬松的語言運用環境,怎樣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運用環境。《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換句話說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要為幼兒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經常要將自己的各種信息以及主觀感受、愿望或要求轉換成言語告知給他人。
二、運用自身的語言魅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淵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外,還應該懂得運用語言藝術,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教育對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采用這樣的措施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運用正確的語言
由于幼兒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準確的語言,力爭使每一句話都準確。比如,在一次識字課上,有一位教師給學生解釋“發明”一詞,是這樣解釋的:“別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就是‘發明。”有一個孩子這樣說:“老師,昨天我發明一只蟑螂,小朋友們都不敢捉它,我敢。”由于該教師解釋得不夠正確,孩子們理解錯了。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這一點,對一些詞語、句子進行反復推敲,力爭表意恰到好處。
(二)運用有趣的語言
孩子們往往對新鮮有趣的事情有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動、新鮮活潑的語言與孩子們交流,使他們在有趣語言的感染下產生學習興趣。
三、引導幼兒學會用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人交流
有一句話叫做“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情景不同、人物對象不同,語言表達的狀態、使用的詞匯肯定就不一樣,這些交際常識必須要讓孩子們從小就明白,從小就養成會說話、會表達、正確表達的習慣。所謂從小打下什么底,長大就是什么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一點非常的重要。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和長輩交流的時候,語言要溫和一些,要謙卑一些,要以尊重的口吻,要以請求的口吻;不能生硬,不能蠻橫,不能耍蠻,不能不講道理,不能哭鬧。與平輩或者小朋友交談,語言要平和,要用商量的口吻,要用有好的口吻,不能用指責的語氣,更不能說粗話。在和對方交流的時候,還一定要注意不能自己一直說,不考慮別人的感受,要認真傾聽對方講話,要會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四、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只憑教師在幼兒園內對幼兒進行語言發展的教學往往是不夠的,還要靠家長的積極配合。家庭、社會、家長是幼兒經常生活和接觸的地方和人,因此我們與家長商量,請家長在家中訓練幼兒,協助老師及其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五、幼兒語言學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愉快輕松的原則
愉快輕松原則的貫徹需要做到輕松自然,將輕松的氣氛貫穿到幼兒一天的生活中,滲透到各個環節。比如,在吃飯的時候,要求幼兒園記住飯菜的名稱。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出具游戲的名稱以及關鍵詞,不要求幼兒園小朋友像小學生那樣完全正規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另外要多激勵和表揚幼兒,這樣可以推動幼兒學習語言和字詞。
(二)趣味性活動原則
教學活動中需要明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對幼兒來說也尤為重要。如何讓語言教學更好地成為幼兒感興趣的各項活動呢?第一,運用游戲教學法,幼兒天生喜歡游戲,所以,游戲教學法的開展是游戲貫穿的最有效措施;第二,捕捉以及觀察幼兒比較感興趣的事物,讓教學內容和幼兒感興趣的各項事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比如幼兒很喜歡看卡通片,那么,可以將卡通片中的人物以及情節運用恰當的文字表達出來,在恰當的情況下給幼兒展現出來;第三,為幼兒選擇趣味性比較強的語言圖書閱讀活動,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三)直觀性的思維活動原則
幼兒的早期活動主要是以動作和形象進行思維,所以,語言活動的開展要結合具體的事物、動作和形象。比如,結合動作帶領孩子認識“跑”字,結合錢幣帶領學生認識“錢”字。對于比較抽象的形容詞可以結合圖片或者故事進行學習,比如,認識“勇敢”二字,可以展示出勇敢者的圖片,或者講解一個相關的故事,幫助幼兒進行記憶以及理解。
(四)幼兒活動性原則
幼兒習慣于各類自主性的活動,比如進行探索活動、操作活動、身體運動性的活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將語言教學融合到上述活動中,能夠獲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帶領孩子玩捉迷藏的活動,可以先帶領孩子認識“捉迷藏”這三個字,不要像小學生那樣安靜地坐在教室里面認識字,這樣將會違背幼兒的心理特點,容易引發幼兒的反感情緒,教師可以帶領孩子進行捉迷藏游戲,使孩子能夠獲得親身體會。
(五)貼近幼兒生活原則
該原則主要是針對教學內容提出的合理建議,試驗中了解,幼兒熟悉的人、事、物等,幼兒越喜歡,也越容易認識,所以,就提出要貼近幼兒生活原則的活動,要從幼兒比較關注的語言和幼兒溝通、交流。
幼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語言教育教學觀念,針對幼兒自身特點,通過多種方法為他們創設表達的機會。我相信,我們的幼兒語言教學會越來越精彩。
參考文獻:
[1]胡劍紅.支架幼兒語言學習的教學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