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熠
摘 要:鑒于德育本身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質教育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對于小學體育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德育,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培養學生自小形成優秀品德和良好意志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教育策略
筆者在多年的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并不僅僅是教授知識和學練技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在其間完成或者說達成對學生思想品德與核心素養的教育。本文將從三個角度來展開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這一主題的研究,望能對當前從事此方面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一、在常規教學中滲透德育
教師在展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課堂當中所呈現出的主要教學環節展開常規化的課堂教育,讓教學過程制度化、規范化。如此可以讓學生感受規則與紀律的作用,向學生展示組織紀律、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內容,進而逐漸培養其形成優秀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意識。教師從課堂紀律著手,對學生展開德育。比如,在上課鈴響之后,讓學生自動排好隊伍,養成良好習慣。事實上很多小學生在剛開始上體育課的時候,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這說明這個時候他們尚未形成明確的紀律和組織意識。很多小學生入學之初,對“體育”二字的概念是模糊的,會誤認為體育等同于運動、玩耍,等同于身體鍛煉。對于教師而言,可以嘗試著將紀律與考試成績相關聯的方法來展開管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嚴格遵守、自我約束的重要意義。
二、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德育
由于體育教學本身具有內容多樣、形式復雜的特點,因此教師可嘗試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根據其可能達成的教學效果,充分挖掘其內涵,對學生展開德育工作。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比賽的相關視頻,通過觀看視頻為學生介紹成功的來之不易,讓他們感受到每一塊金牌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淚水付出的結果。由于小學體育教學中有大量的球類運動和團隊組合式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也能使其感受到體育運動背后所包含的不服輸、敢于拼搏的精神,而這些精神本身也需要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進一步學習和感受。同時,鑒于教師自身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動作示范還是語言教學都需要言行一致、行為規范,為廣大學生展示良好的精神風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比如,教師本人要在課堂上不怕風吹日曬,和學生一起鍛煉身體,進行體育運動,幫助成績落后的學生共同展開有關身體素質的挑戰等,以切身體驗去幫助學生,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三、在體育游戲中滲透德育
核心素養是個體在成長發展過程中,在不斷融入社會、與社會展開深層次“對話”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素養的集合。體育游戲作為一種娛樂形式,是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和學習成長所需要的各種必備品質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助力德育學習的重要途徑,以下述兩種操作方式為例:
在指導學生展開有關“投擲”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投擲的對象由傳統的壘球等改為用紙張或硬紙板等制成的投擲物。比如,將有關小學生不良行為的相關圖片、素材等的紙張做成紙團,讓學生在練習投擲的同時,更能將“投擲”與“拋棄”這種行為聯系在一起,經由教師的講解,進一步明白現實生活當中愛護環境、遠離電子游戲場所等的重要性,給“投擲”行為賦予更多的現實德育意義。
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展開游戲,由于小組比賽的最終成績是所有學生共同合作和努力的成果,如果其間個別學生沒有盡力或者出現失誤,必然會影響到最終的名次。在此情況下,很多時候會有一部分學生對小組內未盡全力的學生略有抱怨,在這種指責和抱怨的聲音中,很多學生會出現委屈、自責等心理,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展開教育。一方面要對那些真正意義上未盡全力、缺乏集體主義觀念的學生進行教育,培養其樹立發揮自己本領、增強集體榮譽感的意識;另一方面還要對自責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充分意識和感知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本著一切服務于教學過程、有益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的理念,開展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同時,從細節上來說,教師要秉承“以生為本”的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小學生成長的心理特點出發,指導和培養學生自小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讓體育教學成為助力學生品德學習和思想進步的重要一環。
(作者單位 :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