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據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通過對《孤獨的牧羊人》這節音樂課的研究和分析,試圖為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提供參考資料,為一線音樂教師提供可以借鑒的教學實踐案例。
關鍵詞:教學案例;研究
教材簡介:本節課節選自九年義務教育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第六冊第五課《牧童之歌》的內容。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是《音樂之聲》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與影片內容并無直接關系。它是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女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歌曲為表演時所唱。
學情分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積累了淺顯的基礎樂理知識,能認識簡單的樂譜,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音樂表現欲和創作力也正處于高峰時期,是表演歌曲教學與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期。
設計理念:這首《孤獨的牧羊人》輕快、活潑,音樂非常富有感染力,三年級的學生身心迅速發展,音樂聽辨能力顯著增強,音樂表現能力更加豐富,但音樂認知水平還有限,通過此節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詼諧、幽默、活潑的情緒。
2.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創編動作、節奏、歌詞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聽歌曲時配合音樂做表演,并在聽到“來伊噢都”時合著拍子拍手。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體驗和感受。
教學難點:能夠聽歌曲時配合音樂做表演,并在聽到“來伊噢都”時合著拍子拍手。
教法說明:本節課我采用了情境法、教唱法、聽唱法、演示法、實物教學法。這些方法的運用我將在下面的教學過程中呈現。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自制沙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律動導入
師:孩子們,快樂的時光到了,讓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吧!孩子們跳得真有激情!請坐,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個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剛才大家看到的是電影《音樂之聲》里的一些畫面,《音樂之聲》是一部用音樂來講故事的電影,它里面有很多首經典的歌曲,今天我們要欣賞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名字叫做《孤獨的牧羊人》的樂曲。影片里講的是有一天上校家里來了幾位客人,瑪麗亞帶領著七個孩子精心編排而為他們表演的一場木偶劇。
二、聆聽體驗,學習歌曲
(一)初步感受歌曲。
1.播放視頻,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情緒。
師:你覺得瑪利亞和孩子們表演的木偶劇精彩嗎?告訴老師,這首歌曲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孩子們?這首歌曲輕快活潑,它的曲調風格--詼諧、幽默,知道什么是‘詼諧嗎?詼諧就是很有趣,令人發笑的意思。
2.分段欣賞歌曲,學習歌曲第一段。
師:現在我請你們豎起小耳朵聽,這首歌曲里有很多好聽的句子,現在我來唱幾句,你們聽哪句樂曲出現的最多。
生:來伊噢都。
師:對啦非常棒!我再來唱一次,當你聽到我唱‘嘞噢嘞的時候就輕輕的拍手。
3.講解襯詞部分。
師:你們知道‘嘞噢嘞是什么意思嗎?我來告訴你,‘嘞噢嘞它是歌曲的襯詞,聽我來唱一句歌里的襯詞。
4.為襯詞構思動作。
師: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為襯詞構思一個漂亮的動作,你可以構思牧羊人、小羊的動作,也可以構思你自己喜歡的動作,現在讓我們起立,把你們為襯詞構思的動作美美的跳起來!。
(二)學習歌曲。
1.學習歌曲第一段。
師:同學們起立,把你們為襯詞構思的動作美美的跳起來,看誰做的動作有趣!我們把前面的歌詞也帶上,前面可以唱成dang的音。
2.為第一段襯詞給2 5|5535 43|編節奏。
師:跳得真好!你們聽,接下來牧羊人又唱了什么?(學生聆聽2 5|5535 43|樂句的四句襯詞)。大家趕快動腦筋,為這幾句襯詞編一個節奏,老師來彈琴你們跟著音樂試一試!(學生完整演唱第一段)。
3.學習樂曲第二段。
師:按節奏讀歌詞,用說唱形式表現第二段,牧羊人一個人在高高的山頂上放羊,但他內心并不孤獨,他用他嘹亮而動聽的歌聲表達了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從而感染了一大群人,你們聽,哪些人參與進來了?孩子們我們來讀下歌詞,這種跟著音樂的節奏說出歌詞的表演形式叫做說唱,英文叫RAP。
4.學生模仿。
師:同學們起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表演的真有意思!你們再來一遍,聽,我再用段節奏給你們伴奏一下師B-box好玩吧?想學嗎?給你們一個我的獨門口訣:捕刺客 打刺客 刺客不 打(教師在黑板上張貼口訣)。
5.出示節奏型××× ×××|××× ×|。
師:剛才我們讀的節奏是這樣的××× ×××|××× ×|,考考你們,除了用嘴巴,你們還可以想到用什么不一樣的聲音來‘讀這段節奏?哦有嘴巴打出來,舌頭彈出來。大家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們選擇一個敲凳子一起來練習下吧,來,請大家站到自己的凳子后面,聽好老師要求:只用手指輕輕地敲擊凳子發出聲音,在心里念口訣,現在老師來說你們來為我伴奏,注意力集中哦!學生完整演唱。
6.學習樂曲第三段。
師:再次把掌聲送給我們自己!孩子們,我們熱鬧的課堂吸引來了兩位神秘的客人,咦,他們在哪呢?哦,原來他們藏起來了!
7.演唱樂曲第三段。
師:大家好!我是來自美國影片《音樂之聲》中的牧羊人,見到你們很高興!孩子們,我想跟你們做朋友,你們喜歡我嗎?我們一起來唱歌吧!你們的歌聲真好聽,看到你們甜甜的笑容,我特別高興!我請位笑的最開心的孩子上來跟我玩玩吧!讓我們再一次唱起來!
8.再次完整聆聽歌曲。
師:孩子們,你們開心嗎?我也很開心!今天我還邀請了一位著名的歌手成方圓阿姨來為大家演唱這首好聽的歌曲,在聽的過程中,如果被我邀請到,就請你跟我一起跳起來!
三、課外拓展、全課總結
1.課外拓展。
孩子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孤獨的牧羊人》是哪部電影中的插曲?(教師在黑板上貼圖)。它是美國影片《音樂之聲》中的插曲!他的作曲者是美國的作曲家—理查德.羅杰斯,這部影片除了《孤獨的牧羊人》,還有兩首特別廣為流傳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如果你會唱,就跟著小聲地唱一唱(教師播放音樂《雪絨花》、《多來咪》)。孩子們,你們還知道嗎?《音樂之聲》這部影片是由奧地利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它除了榮獲了國際音樂最高獎項--奧斯卡大獎以外,還被譽為電影史上最為動人的音樂影片之一呢,你們記住了嗎?
2.全課總結。
同學們輕快而又活潑的樂曲《孤獨的牧羊人》我們就學習完了,大家獨膽感受了歌曲詼諧、幽默、活潑的情緒,而且會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創編動作,你們太棒了!牧羊人用他美妙的歌聲把快樂傳遞給了很多人,讓我們也用動聽的歌聲把快樂傳遞下去,好嗎?起立,大家圍成圈,隨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
本節音樂課構思巧妙,設計思路開闊,在簡練、樸實無華的語言中不知不覺滋潤了學生的心田,短短的四十分鐘的課堂悄然而逝,無論是學生還是聽課和學習的老師都被深深的吸引,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課堂的把握可見一斑。課件的設計和使用很規范,課件制作很精美,別出心裁,很直觀的表達出所要講授的知識點。在課堂環境創設上也很精細,處處體現了三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夠滿足和豐富他們的審美特需求,講解很透徹,把音樂作品中最精華和最有價值的部分完整給學生呈現出來,用愛和美喚起學生們強烈的情感共鳴,構建一節完美的音樂課堂。
作者簡介:韓姼姼,女,1978年出生,畢業于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教育系,本科學歷,學士學位,講師。現任教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教學部鋼琴教師,多年從事于鋼琴和音樂理論類學科的一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