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娥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分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對現階段以學習知識為主的教學目標進行改革,把傳統的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習形式改變成學生分組進行學習的形式,把教學課堂變成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把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和小組之間的優勢互補進行結合,使學生可以在交流和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素質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組學習;合作學習
分組學習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分組學習的特點和優勢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分配,通過交流合作、共同進步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小組內得到共同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組建“優勢互補”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1.組建合作小組的基本內容
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根據結果進行相應的分配,一般小組成員以4~6人最為合適。小組內的成員也要有具體明確的角色分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來分配不同的組內職責,為了方便區分,還可以通過小組的風格來設定具體的角色。
如第一學習小組最喜歡動畫片《進擊的巨人》,那么組織能力最強的成員可以擔任“兵長”的角色,在小組中負責對研究課題的任務分配以及管理組中秩序;而學習能力最強的成員可以擔任“艾倫”的角色,主要負責解答題中的重點、難點;女生可以擔任“三笠”的角色,主要負責整理題中的知識點和檢查解題過程;其他的小組成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再進行相應的分配,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培養組內良好的合作關系
為了給學習小組營造一個和諧團結的學習氛圍,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認真思考數學問題、踴躍舉手發言的良好習慣,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并把自己的探索過程用自身的語言在組內進行知識分享。這樣既有助于學生開發創新思維,運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又有利于帶動一些學習成績稍弱的學生,讓他們在跟其他同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邏輯思維,學會自我探索,為團隊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第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彼此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相互尊重對方,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根本素質。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但影響課題研究的結果,還會阻礙小組的發展,最終失去創立學習小組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傾聽他人意見的機會,規定每個小組要開“座談大會”,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對研究課題的結果發表不少于兩分鐘的意見,在組員發表意見的時候其他成員不許說話,要安靜傾聽,直到每個人都發表了各自的意見再進行最終的商議。
二、雙人互說的學習模式
在傳授了新的知識點之后,教師往往為了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這個知識點,會要求幾名學生分別復述該知識點的教學內容。可是這樣會出現幾個人回答同一個問題的尷尬情況,抽樣調查的結果不僅使課堂變得無趣,也不能代表全班對知識點了解的真實情況。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采取雙人互說的學習方式,把同桌分為一組,通過雙人述說的情況進行面對面的檢查,或是第一位同學對知識點做了一個分析之后,第二位同學再對其進行補充。
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在不浪費時間的情況下檢閱自身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同桌之間的友好交流不僅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學習他人的長處,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設計貼近生活且有趣的教學問題
給學生布置有趣且貼近生活的數學作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之間的合作達到最大化。比如,小組6位成員要去吃早餐,牛奶3元一瓶、面包5元一個、雞蛋2元一個、餅干3元一袋,假設小組活動經費是30元,請問要怎么樣才能使成員們都吃飽肚子呢?這樣的問題,便可以激發學生們的邏輯思考能力,使得學生不斷地去尋找又省錢又能吃飽肚子的方案,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加組員之間的感情,為營造和諧友好的組內環境奠定良好的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友好交流。互相學習、合作學習使得學生們不斷對知識進行探索和溝通,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積極的幫助。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中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