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華
摘 要:在新課標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改變了原有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現象,引進了現代課堂教學所提倡的參與式教學。參與式教學法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主流方法之一,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參與式教學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他們也真正變成了課堂的主人,自己主導實踐活動,通過合作、交流與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參與式教學法的應用不但拉近了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也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初中生物教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更應該融入參與式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初中生物;教學
從個體需求上說,生物知識作為學生需求的知識之一,在學生整個知識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參與式模式學習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事物之間聯系,在生物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從課改需求上說,在生物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發展是當今的主流,所以,生物教師應該樹立起全新的教育觀念,開展具有創造性、靈活性和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達到新課改所要求的目標。從社會需求上來說,世界是一個統一體,我們全人類都處在地球這個生物圈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話題,初中學生通過參與生物實踐活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社會責任感。
一、初中生物參與式教學遵循的基本原則
原則一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中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來展開教學活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發揮輔助作用,這樣才能真正讓生物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
原則二是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兼顧。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給做得好的學生增加額外探究任務,另外能力強的同學幫助能力弱的,讓學生在合作中相互學習,進步,最終讓全體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
原則三是啟發原則與循序漸進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激發學生參與的良藥,教師運用啟發性原則,給學生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生物實踐中,學生為了找到答案會想出各種辦法嘗試,激發了學習熱情。同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探究,給學生信心。
二、營造參與式教學環境
學生一旦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
習,所以,教師首先應該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全體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比如,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播放音樂或者視頻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給學生設置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參與知識的自主探究學習。
合作能力作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參與式學習中必須達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去討論交流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三、深入挖掘生物教學內容
現在的初中生物教材,配有了很多插圖,將單一的文字信息加以圖片的修飾,不但美觀,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圖,探究插圖的內在寓意,比如,在進行水資源教學時,從插圖上看到了干枯的河流。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白插圖的寓意是讓我們保護水資源,愛護水資源,同時教育學生不浪費一滴水,大家暢談一下平時你是怎么節約用水的,這樣的教學不僅達成了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對自身的行為加以了反思,讓他們樹立起節約用水的意識,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四、開展生物課外實踐活動
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它是在課堂外有目
的、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生物學科作為實踐性科目之一,本身就是和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合理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這種課外實踐活動打破了空間局限,學生在家、在社會、在學校都可以完成,每一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踐中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探究精神。
綜上,參與式教學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首先通過創設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接著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設計了實踐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間接經驗,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自主探究,以便獲得直接經驗,在實踐過程中,又通過小組成員的互相幫助交流合作,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意識都有所增強,通過最終實踐的總結,每一名學生都得到了成就感。參與式教學法今后將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主流教法之一。
參考文獻:
[1]李小東.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3(32).
[2]胡竹梅.淺議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J].新課程(教師版),2013(3).